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上篇)

时间:2015-11-17 09:01 点击:
【论文摘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洞察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
  【论文摘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洞察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发挥远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华人华侨人才、海外高端人才以及急需领域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面对需求与挑战,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部门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办学,创新实践,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论文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教育路径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要义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东中西互济、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与和平稳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因如此,国内外研究者也将"一带一路"称为中国自1979年以来的"第二次开放"。⑴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中进一步明确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目标,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作为合作重点。[2]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的因素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应该看到,无论是解决"一带一路"战略构思的理论问题,还是推进实施的实践问题,关键都在人才。据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已有80多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设立分支机构。[3]由于沿线国家国情差异较为明显,投资项目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走出去"企业是否有既熟悉沿线国情又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的高端人才,而调查发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甚至超过资金和技术需求。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显示,88%的企业高管认为,海外并购或投资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缺乏人才。[4]无独有偶,人才问题同样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关切。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也指出,"人才因素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关键。东盟国家拥有大量的青年群体,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优势"。[5]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在于经济利益和安全关切的考量,更重要的在于对全球文明的意义。"一带一路"连接世界的主要文明,将为全球一体化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6],同时也为中国发挥地区和全球领导作用提供了机遇[7]。要想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要重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但更应强调规则制度的"软联通",尤其是文化教育的"人联通"。"一带一路"建设只有不断加强政府部门、工商业界等有关方面提供全面、深人的文化和专业培训,才能有效实现"政策沟通";只有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社会影响力与社会声誉,往来于各国间的专家学者、文化使者,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式进人到整个社会的肌体中,才能实现"民心相通"。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本、货币、贸易、文化、政策、民族、宗教,无一不需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撑。以"人"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培养为战略重心,着力"培养人才,打通人脉,互通人心",是民心相通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必由之路。因此,重点谋划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布局调整和行动策略,为我国及沿线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让沿线国家的人民共享"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从而实现合作共赢。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应有的行动。[8]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