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师范实习生教师专业身份建构(下篇)

时间:2015-11-10 15:21 点击:
(三)亲历教学情境:身份前概念的确认、调适与重构 在洛蒂所言观察的学徒期阶段,师范生并没有审问自我身份前概念的正确性问题,而是基于自我的价值判断评价指导教师的行为。而在亲历教学情境之后,他们却开始与自我身份前概念进行内部对话,?确认身份前概念
  (三)亲历教学情境:身份前概念的确认、调适与重构
  在洛蒂所言"观察的学徒期"阶段,师范生并没有审问自我身份前概念的正确性问题,而是基于自我的价值判断评价指导教师的行为。而在亲历教学情境之后,他们却开始与自我身份前概念进行"内部对话",?确认身份前概念是正确的,就将其转化为教师专业身份概念;如果身份前概念出现矛盾或冲突,则调整或者重构教师专业身份。在亲历教学情境阶段,师范生基于"效果律"判断自我对"好教师"的角色认知是否合适。在该阶段,佩佩首先"试试自己的招灵不灵"。灵验时,身份前概念被确认为教师专业身份;不灵验时,修正身份前概念,调适或建构新的教师专业身份。以下是她对身份前概念的确认、调适或重构教师专业身份过程的样例。
  1."上课时要凶点,下课就要和气些"
  师生关系是教师身份的重要范畴,也是师范生定位自我教师角色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佩佩的身份前概念中,教师应该"和善","微笑着面对学生","对学生应该像朋友一样"。当她观察到严老师一脸严肃地面对学生时,感到不妥,并希望坚持自我的教师角色认知。但,当她自己独立上谏或者"看自习"时,和善态度(妈妈型角色)似乎并未得到学生欣赏,课堂秩序混乱。她的前置学习经历与社会价值需求都让她认定自我身份前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情况却如此糟糕?"她开始尝试用指导老师的行为进行教学和管理,效果非常好。经过几次尝试,她在实习结束前总结:
  原来我以为老师跟学生就应该像朋友一样,不能太凶,但是我发现你不跟他们凶点,这些孩子还真不行。现在我觉得,上课就应该凶点,像老师,下课再跟学生像朋友一样。经过实践与反思,佩佩修正了她的身份前概念,建构了新的教师专业身份--"上课时要凶点,下课时要和气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要"像老师",而在下课时"像朋友"。
  2."罚抄课文"在自习时管理纪律挺管用
  在佩佩的身份前概念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而少"惩罚"学生。她独立管理自习课时,也秉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但是,她"根本管不住"自习课的纪律。于是,她半信半疑地尝试严老师教的惩罚方法,果真奏效。实习之后,她认为"适当的惩罚是对的"。
  以前吧,我觉得当老师不能总罚学生,我上学时同学都讨厌老师罚写单词啥的,但是这次实习看自习,我才发现有时候不罚还真不行。
  佩佩在质疑自我身份前概念体系时,所履行的标准是真实场境中是否"管用"。如果管用,他们认为这是对的,是好的;如果不管用,他们就认为这个行不通,是不对的。"效果律"成为实习生自我个体两种身份(理想与现实)对话与协商的原则。
  三、讨论与结论
  专业实习经历帮助师范生将身份前概念转换为教师专业身份。在实习前,师范生在前置学习经历中已经获得了教师身份前概念,它们以"理想的教师身份设定"为形式存在,潜藏在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主要表现为对教师角色的认知。专业实习情境为师范生践行教师身份前概念提供了情境性条件,使其能够意识到潜藏在教育教学理念中的教师角色认知,并对此践行、确证、反思、修正、调适与重构,建构教师专业身份。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