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价值导向与追问(2)

时间:2015-11-04 09:45 点击:
多数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尽可能在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之间寻找_个定位点。奉行传统教育思想的曰本、前苏联和中国等在之后的教育改革中逐渐借鉴现代教育思想的某些部分。诸如我国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素质教育,重
  多数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尽可能在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之间寻找_个定位点。奉行"传统教育"思想的曰本、前苏联和中国等在之后的教育改革中逐渐借鉴现代教育思想的某些部分。诸如我国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素质教育,重点是学生自主活动和学生兴趣、需求的满足,其实质是体现了杜威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主体、儿童活动、儿童个体发展"等价值取向。反之,奉行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美国则在后期的教育改革中逐渐加强传统教育思想的某些内容。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以布鲁纳为首的"结构课程"改革运动,主张"学术中心"课程,其实质体现了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教师主体、学科知识、课堂教学、社会发展"等价值取向。但是,教育改革不应在这两者之间呈现"钟摆现象",也不能把价值定位在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两个极端上。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各有优劣,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教育改革的理性选择。怎样寻找一个合适的价值定位点?各国应明确自己已有教育的优劣,本着扬长补短的原则,保留自己教育模式的优势,并借鉴对方的优势以弥补自己的缺陷。"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要保留传统教育中诸如教师引导作用、有价值的系统学科知识、益于终身的素质训练以及顾全社会整体发展等价值观点,同时要认识到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诸如忽略学生主体、学生活动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缺陷,适当地借鉴现代教育思想中"学生主体、学生活动、学生当下生活的满足"等主张和做法加以弥补和改善。"现代教育"模式的改革也要首先保留现代教育中诸如"学生主体、学生活动、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当下生活满足"等优势,同时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忽略教师指导、忽略系统学科知识学习、忽略未来成人素质训练、忽略社会发展需求"等缺陷,适当借鉴"传统教育"中的优势主张和做法加以改善。教育主体上,兼顾教师与学生;教育内容上,兼顾学科知识与直接经验;教育过程上,兼顾教与学的活动;教育结果上,兼顾个性与社会发展。这就是现代教育改革价值定位的导向,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价值的理论导向。
  二、基础教育改革价值的定位
  基于前述教育理论导向,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价值应该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中加以体现。(-)教育主体价值:师生主体性的释放与发展以人为本是当前的教育改革理念,教师和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模式强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唯独缺少了学生这个因素。学生连学科知识和课堂都不如,更别说被看成像教师_样具有主体性的人。所以,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教育主体只有教师,没有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中没有做人的尊严,丧失了做人的自主和自由,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价值的。杜威的现代教育模式强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却少了教师这个因素。教师的主体地位在现代教育模式中也被剥夺了。所以,这样的教育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没有价值的。这两种教育理论中的极端主体论思想虽然曾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教育效应,但它们已经严重偏离了今天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单独秉持这两种教育主体论的国家都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改革。尊重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平等合作,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才能让双方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产生幸福感。在教育价值的判断中,师生才是最权威的发言人。我国基础教育建立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学生的主体性释放不够,学生对教育带给自己的价值持有怀疑和困惑。增强基础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对教育的热情和兴趣,教育改革就要从解放学生主体性开始。
  (二)教育内容价值:建构开放的课程体系
  赫然巴特的传统教育模式认可的教育内容只有"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具有系统性、逻辑性,能够训练学生的智力,能够满足学生将来成人生活的需求。但是,学科知识毕竟来自成人世界的总结,与还未成年的学生智力和兴趣有一定的差距,也不能满足当下儿童生活的需求,所以经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或厌烦。学科知识的价值不被学生认可,学科内容的价值被学生怀疑。杜威的现代教育模式强调教育内容的"直接经验"性,主张经验课程。直接经验是学生自己学习获得的经验,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致,能满足学生当下的生活和发展需求。但是,直接经验毕竟是学生这种未成年人总结出来的结果,会因为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而显得零散、肤浅,发挥的教育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在教师心中的教育价值较低。教育改革的价值应该体现出对此类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对此,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建立起一种开放的课程体系,即:学科课程和直接经验课程结合,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结合,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课程体系,打破各类课程各自为政的界限,让每_类课程都以开放的态度吸纳他类课程的优点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增强课程自身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力,优化学校课程的整体功能,从而真正发挥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
  (三)教育过程价值: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有机结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