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要负责任地避免三种倾向。一是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成长与教育根本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结果出现严重问题后后悔莫及。二是过度溺爱。一切包办代替,一切顺从满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后往往丧失自主能力,或走上危险的道路。三是好高鹜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成为_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在这种心理导向下,家长往往过度关注子女成长的方方面面,以"爱"的名义干涉甚至将自身的观念强加于子女,产生种种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负责任的教育"倡导家长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立足长远,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不当应试教育的"马前卒"。
"负责任"的社会是指全社会应为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负责任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方面,社会媒体之于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对推动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各界应当传递"正能量",坚持正确的、符合科学先进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积极而理性地引导社会舆论,不为应试教育等一些有违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推波助澜,不当不合理教育现象的"吹鼓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办好"负责任的教育",不只是教育内部的事,需要全社会理解、关心与支持,整体联动,共同参与努力,共同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导航作用,社会各界应从办"负责任的教育"这一原点出发,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建立健全较为科学、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与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大力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各类主体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切实履行好职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践行"负责任的教育"之实践探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什么?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好教育当是着眼国家、民族、社会未来,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让人变得正直、聪明、灵活、能干、顶用的"负责任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具有自然性、直观性、奠基性的特点,推行"负责任的教育"必须面对现实、面向生活,在学生成长的生活中进行,才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
(一)"负责任的教育"之发端
2005年,笔者继任泰州中学校长后,在深入研究泰州中学精神鼻祖胡瑗的教育思想、关注中外教育发展趋势、反思国内教育现状等的基础上,率先旗帜鲜明地提出"负责任的教育"的理念。提出该理念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学校自身办学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与庄严承诺,体现"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是尽一份社会责任,以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大情怀,着眼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的生态环境,从而构建教育治理的新常态。
(二)潜心践行"负责任的教育"
1.从"五个维度"构建"责任育人"体系
一是内化"责任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一定意义上说,责任意识比智慧能力更重要。学校为了内化"责任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手段、各类报刊媒体解读宣传"责任教育"的内涵,增强师生责任意识,培育责任情怀。近年来每年组织师生开展"感悟'责任教育'理念与泰中精神"论坛和征文比赛,平时充分利用宣传牌、横幅、校园网、橱窗、广播台、论坛、媒体、校报、内刊宣传等多种形式,真正让"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二是培育"责任主体",造就"责任团队'。"责任教育"的推进离不开责任主体的培育与团队精神的形成。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着力培育师生的责任主体意识,发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泰中精神,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拒绝平庸。全力打造"善学、善思、善用"的责任团队,鼓励每一位教师争当有"方向感、责任感、约束感、成就感、幸福感"的"五感"教师。同时鼓励同学们严谨、理智、自主,带着''责任"做人、学习与生活,以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带来进步、发展与成功,以"责任"赢得未来!
三是搭建"责任平台"提升"责任本领"。仅有负责任的意识、态度与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履行责任的本领。学校确立"明理达用"的校训,要求师生不仅明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之理,还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与本领。在教师中开展校本培训、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反思案例评比^"精彩五分钟展示'"我的责任教育故事"等主题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行动计划'"人生规划导航"、泰中"六节"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营造"责任文化",铸塑"责任校魂"。卓越的学校要有卓越的校园精神。泰州中学不仅注重发展"硬实力",还通过构建校园文化链、营造"责任教育"文化场,不断提升学校"软实力"。近年来,为了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泰州中学以教育部重点课题《发掘"三名文化",推进"责任教育"实践研究>〉("三名"文化即名人文化、名景文化、名品文化)为契机,通过校园"责任文化"的濡染、熏陶,铸塑"责任校魂",旨在实现精神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地营造"责任教育"文化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