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来分析。与精英教 育相比,大众教育的学生来源具有更大的多样性,个 体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如何推动所有的学生走 向成功,是一项重大课题。大众化时代与精英时代 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成绩有很大 的差别。学习不良、成绩落后的学习障碍学生人数 大为增加,而且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别也十分明显。 文华学院一个课题组曾对学习障碍学生进行研究, 发现这些学生学习不良、成绩落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处于漫无目的的学习 状态;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差; 学习动机短暂、浮浅、游移、摇摆;缺乏学习兴趣,缺 乏好奇心;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我控制能 力差,社交活动、游艺活动过度;缺乏正确的自我评 价,自卑、封闭、忧郁、焦虑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 源也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大众化时期学生极大的多 样性、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最佳选择。在信息 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种工作和生活,都与知 识和信息密切相关,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学 生将进入各种千差万别的工作岗位。特别是我国幅 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极不平 衡,各地区之间差别巨大。因此,为了适应各种不同 的岗位,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需求。学生的多种 需求,呼唤个性化教育。
3.开展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 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 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味着改变、付出、风 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创新与个性化教育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创 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的精神,关键在于突 破常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探究、独立发现, 而不是迷信、盲从,墨守成规。以“独创”为特色的创 新思维必然是一种个性化思维。另一方面,个性发 展从根本上讲,体现为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个 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 个性化教育,才可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创新的范围很广,创新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和 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去发掘每个人各自的 优势潜能,找准自己可能的创新方向和创新点,最大 限度地产生创新成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认 为,一个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潜能:语言潜能、数理 逻辑潜能、空间潜能、身体运动潜能、音乐潜能、人际 关系潜能和自我认识潜能。但人的潜能因个体差异 而呈不均衡分布状态,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潜 能,也有各自的弱势潜能和一般潜能。而且不同人 的潜能显现的时间不同,有的显现较早,有的显现较 晚;潜能显现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超常态显现,有的以负面形式显现,有的则以平庸方式显现。在个 性化教育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自己的优势潜能,从而明确自己的创新方向,增强创 新能力。
西方国家的教育自古以来一直都比较强调个性 发展,注重创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教学法便是 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 不在传授知识,而是探索新知;古罗马时期,昆体良 的修辞学方法强调教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时期以重视个性为特征、以发展人格为目 的的人文主义教育,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多 方面和谐发展;近现代以来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 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及布鲁纳的发 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等等,无一不是突出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一不注重创新。151在我国,虽 然孔子早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但由于几千年封 建专制思想的制约,我们忽视了个性化教育和创新 精神培养。中国的教育是一种“挑错”教育,教师、父 母对照好学生、好孩子的共同标准,随时随地指出学 生、子女的毛病,令其改正,以达到共同标准的要求。 在我国,实行个性化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充 分认识个性化教育对于培养创新精神、个人成长成 才的极端重要性。
4.开展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及制度保障体系 下,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 源分配上的公平。社会公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 要标志。“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61,十 分重要。社会公平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 平、结果公平四个方面的内容。机会公平是指以公 正为价值取向的现代社会,保证人人都能够接受教 育,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及社会生活,能够通 过法律及制度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机会公 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 平”171。现代教育的产生,首先是从教育平等开始 的。
有学者将教育机会公平分为“就学机会公平”, “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 平”三个层次。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教育机会公平主 要是指“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参与机 会公平要求学校和教师不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 实践活动、学生管理中,都不要把有助于学生成长发 展的机会(如课堂表达的机会、与教师互动的机会、 担任管理角色的机会、参与科研的机会、获得奖励的 机会、社会实践的机会、勤工助学的机会等)长期或 过多地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而应将这些机会公平地 给予所有的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181。学校要营 造一种良好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育过程的 机会,即公平的教育机会。
文华学院在2005年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因而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过 程中,尽力给优秀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地发 展,同时,十分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为每一个困难 学生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课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己的优势,取得好的成绩。事实充分证明,个性化教 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