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倡资源共享,创立形成合作培养人才新机制
学校在具体推行普职沟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普通高中要加强职业教育,缺乏相关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场地,而中职学校要突出文化基础知识,配套师资也明显不足。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重新补充师资,重建实训场地等,都是可能的办法,但并不可行,这将极大地增加改革成本和风险。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区域范围内的教育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多元的平台中更好成长。高中普职沟通,至少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合作。一是高中普职学校间的合作,加强学校之间尤其是普高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彼此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建议以县域为单位,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将地域邻近、师资互补、资源共享的普高与中职学校之间结成互助伙伴关系,互选课程、互认学分、互聘教师、共用教学设施场地、有序学籍转换。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具体包括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高中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高中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开发职业课程、共同建立多元教学机制、共同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技能方面的考试、考核和等级鉴定等,形成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三是高中学校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包括推进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高等院校对高中的课程下移和学分认可;倡导高校到相应的特色高中建立教学、招生与指导基地;提倡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免费向高中生开放等。真正形成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行业、学校与科研机构等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四)鼓励模式多样,梯度推进高中普职沟通的本土创新
高中阶段普职沟通究竟采取何种模式为宜,这确实是一个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就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多元并存。在我国高中普职沟通先行试点的阶段,在我国高中普职沟通相关改革尚未配套跟进、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形势下,各地可试点探索多种普职沟通模式。既可在普高或中职校内通过普职课程的开设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普高与中职之间的课程合作或学籍转换来贯通普职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探索综合高中的发展模式。从一个国家或某个区域范围来看,这三种模式可以并行推进、多元共存。二是有的放矢。高中普职沟通的三种主体模式虽然可并行推进,但改革的重心有所不同:校内课程渗透模式因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有国家宏观的刚性规定,可以继续加快完善,且重在完善。校际课程合作模式已有一些发展的雏形和先行的成功试点,它主要是利用普高和中职的现有优势资源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不仅实施难度适中,对现有的整个高中教育体系颠覆性不强,而且具有很大的灵活调适空间,可操作性强。虽不是高中普职沟通的最理想模式,但却是当前我国推进高中普职沟通的最可行模式。可大力发展、大步推进,尤其要加大普高、中职校际的课程合作与学籍转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因实施过程中的配套要求最高,尽管其沟通程度最高,不宜短时期内大面积铺开,重在稳妥。如果要推行综合高中模式,可首先进行小范围内先行试点,并尽可能将新建校、薄弱校作为综合高中发展的增长点,或探索试验"区域性集成高中"的模式来具体推进。三是本土创新。学校,作为教育的第一现场,往往也是教育创新的发源地。当高中普职沟通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尤其期待和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行改革创新,灵活多样地推进高中普职沟通改革。高中普职究竟如何沟通、普高中职学校如何合作、课程如何开设、学分如何认定、学籍如何转换、教师如何配备、普职教育资源如何共享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都需要各地和学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真正找到适合本土、本学校的实践样式。
【参考文献】
[1]刘丽群,彭李.普职融通: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5).
[2]周红松.石家庄构建普职融通立交桥[N].中国教育报,2010-11-10.
[3]黄伟,雷宇.一o锅"夹生饭",武汉综合高中十年之癌[N].中国青年报,2009-02-23.
[4]林洁,谢晓明.普高中职学生互转遭遇寒流[N].中国青年报,2013-05-27.
[5]谭萍.豫普职融通:6所高中学生可直转中等职校[N].大河报,2014-12-12.
[6]杨晓燕.2012年秋季"普职融通"将在浙江全省推行[EB/OL].http://edu.zjol.com.cn/05edu/sys.
[7]王春松,王超群.北京朝阳区职高向普高"送课"[N].中国教育报,2011-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