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下篇)

时间:2015-10-19 09:31 点击:
(三)劳动强度 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过重,讲授科目多,课时量大,41.1%的教师每周教学课时在16-20节之间,18%以上的教师有21-25节课时,3.9%的教师有26节以上,这就是说,大部分农村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6节以上。下面是浙江省某乡中心小学教师每天的平均工
  (三)劳动强度
  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过重,讲授科目多,课时量大,41.1%的教师每周教学课时在16-20节之间,18%以上的教师有21-25节课时,3.9%的教师有26节以上,这就是说,大部分农村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6节以上。下面是浙江省某乡中心小学教师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记录,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上课(120-160分钟)+作业整理(40分钟)+中午管理吃饭、睡觉(120分钟)+批改作业(80分钟)+调节学生其它杂事(40分钟)+备课(100分钟)+监督打扫卫生(20-30分钟)+放学监督(40分钟)=560-610分。就是说,农村教师的劳动时间每天在10小时左右,还不包括放学后的家访等工作时间。除此之外,农村教师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包班制,即一个教师上一个班所有的课。至于一个教师既教语文、数学,又教美术、音乐,那是很常见的事,甚至不少教师还要跨年级上课。因此,尽管教师的上课总课时没增加,但教师必须同时备多门不同性质的课,这无疑增加了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
  (四)身体保健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教师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样本中,有75.2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其中又以班主任为最;认为自己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占54.16%,19.20%的教师回答自己很容易感到疲劳,约34%的教师回答自己经常失眠,而患有慢性咽炎的教师则高达79.27%,患有颈椎病的占62.50%。另外比较普遍的疾病是消化功能不良、经常头痛等。此外,约30-40%的教师情绪经常不稳定,小学约有9%、中学约有17.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约3%的教师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同时,农村教师鲜有身体保健方面的福利,除了高级职称教师偶尔会有教育部门组织的身体检查外,绝大部分教师均没有享受到每年一次的体验。
  (五)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主要从专业培训与职称评定两个方面讨论。就培训而论,2010年颁布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中小学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累计应不少于360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这是数量上的规定,但对农村教师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参加当地的培训,而鲜有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与城市教师相比,培训机会与档次明显偏低。至于职称评定,农村教师的高级职称名额很少,因而农村教师特别是村小很少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据绍兴市2014年具有小学中学高级任职资格的公示文件统计,本次评出的高级职称人数为86人,来自乡镇中心小学的共计26人,占30.23%,没有一人来自村小。[10]此外,职称评定是限额制的,农村教师的配额本来就比城市教师少的多,而且即使评上也未必聘任,所以绝大部分教师达到中级职称后就没有上升的空间了。
  (六)职业高原
  职业高原由美国心理学家Ference于1977年提出,[11]职业高原包括三个维度:层级高原、内容高原和中心化高原。层级高原是指个体在组织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内容高原是指个体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工作缺乏挑战性。中心化高原是指在当前层级水平上向组织重心转移的可能性很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职业高原,出现了职业倦怠。其中,有62.31%的教师进入层级高原,认为自己晋升的可能性不大;84.62%的教师进入内容高原,认为教书这份工作缺乏挑战性;93.45%的教师进入中心化高原,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领导者。职业高原导致个体自我效能感降低,生活的幸福指数下降,因此,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由于进入职业高原,对工作产生厌倦,因此不少教师产生了调离的念头。调查发现,约有80%的农村教师有过调走的想法,希望调到工资更高、劳动条件更好、人际关系更佳的学校。因此,如何增加农村教师的幸福感,如何留住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迫切问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