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下篇)

时间:2015-10-19 09:16 点击:
三、师生互动教学的未来走向 透视现状、探寻根源,无疑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并指明了方向。未来,我们需要立足于本国的课堂教学实践,明确认识师生互动是什么,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本教学取向,使师生互动逐步走向共生性对话。 1.明确认识师生互
  三、师生互动教学的未来走向
  透视现状、探寻根源,无疑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并指明了方向。未来,我们需要立足于本国的课堂教学实践,明确认识师生互动是什么,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本教学取向,使师生互动逐步走向共生性对话。
  1.明确认识“师生互动”是什么
  明确认识师生互动是什么,于教学、于研究都是基本前提。如何界定与分析不仅需要廓清互动教学的现实依据、理论基础、基本取向和终极目标,也要诠释互动的实质、内涵、机制、模式等本体性论题。简言之,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明确阐释互动的应然与实然。从师生互动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来看,师生互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实质与内涵等本体性问题、过程与作用等价值性问题与实用性问题。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廓清师生互动的本体性认识。互动产生于课堂,而课堂本身是基于一系列关系基础之上的,因此,基于“关系认知”探究师生互动应成为贯穿研究的主线,这也是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焦点,它关涉到师生互动之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定位,涵盖了师生互动是什么、运行机制、目的与任务、过程和模式、互动与教学的关系、互动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等等。其中,关于师生互动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师生互动是师生基于关系价值和关系认知,整合理解与反思,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师生合作创造经验的话语实践。该实践旨在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由师生通过意见和观念分享、相互理解、批判反驳论证,进而达成共识,并在此过程中生成教师的教学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人格。这样,当我们要探讨师生互动是什么时,实质是在探讨教学的应然状态,即师生在课堂中如何通过互动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因而,研究者关于师生互动的探究,一定建立在对“教学是什么”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关涉的是“教学认识论”问题。
  第二,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存在论依据。“互动教学”强调的不是某种或多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关系存在。教师的教促成了学生的学,反之,学生的学成全了教师的教。二者的关系诚如杜威所说,“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二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而教与学的关系因互动才得以体现,因对话而得以实现,互动和对话因而成为教学本质的表征。这就是互动教学的存在论依据。基于互动和对话的教学关系必然体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关系,其变革激发课堂互动力的提升,反之,则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优化。因此,有论者提出:“当学生与所处脉络的人,特别是与教师和同伴关系具有良好的关系时,会出现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13]学生会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对课堂作业会更有兴趣,更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并且善于与他人合作,表现出更积极的社会行为。[14]由此可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倾听、表达、参与、合作等关系认知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得以体现。
  第三,清楚界定师生互动教学的客观影响因素。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不断交往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发展师生之间的认知活动,而且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交往结构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客观因素也成为师生互动存在的一部分,例如,课桌的摆放、天气、气候、季节等等。这些看似脱离教学的客观存在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对互动行为主体产生影响。诸如Pianta等学者的研究发现,气候对课堂师生互动会产生一定影响,12月和1月份的课堂中,教师更会向学生提供教学支持。[15]而在1月、2月、4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的课堂组织质量最高,教师通过有效时间管理,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机会最大化,通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活动、讲授和教材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16]两种论述无疑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师生互动本质的认识,拓展我们关注的领域和视野,并跳出简单就“互动形式”论教学关系的泥沼。当我们就课堂而研究课堂,就互动而研究互动时,很难真正实现对互动本质认识的突破。
  2.坚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师生互动的基本教学取向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