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充分发挥其教育塑造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责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无疑是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责和崇高义务。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式、信息化和网络性发展,使人们的思想理论视野不断开阔,尤其是大学生思想的自主性和活跃性更为强烈。与此同时,各种理论思潮的冲撞激烈,一些不良思潮沉渣泛起,对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面前,如果缺乏良好的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再加上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大学生要有效抵制一切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理论教学促使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理论课、政治课,又是思想教育课,旨在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保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一方面,它承担着宣传和灌输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能否赢得青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另一方面,它还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关系到青年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从而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提高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培养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民主文化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育人的意识,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发挥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高校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使广大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深刻的实践意义。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
一个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文化软实力中居于基础和首要地位,要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思想道德教育与提升大学生“软实力”相结合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导,要充分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立足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根本,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科学思维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等;另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为基础,增强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软实力”培养的意识,充分利用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含的丰富人文知识优势,达到提升大学生“软实力”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