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厌学的矫正对策应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挖掘。这涉及到唤醒小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矫正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50-001 厌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动力,无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持抵触状态的一种学习障碍。厌学已成为影响小学生学习最为普遍的一种学习障碍,也是令家长、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通过调研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并走访心理辅导教师,总结小学生厌学的矫正对策,现实意义十分突出。降低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应从小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入手,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厌学的误区。 一、从小学生自身出发的厌学矫正对策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大部分是受自身影响,诸如缺乏内部学习动机,自我归因不当等。只有在唤醒小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他们的厌学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归因方法[1]。 1.唤醒小学生的心灵和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儿童具有不稳定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多动、懒散,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持抵触情绪,加之缺乏学习动机,所以长期下去就会变得焦躁,慢慢就会走向厌学这个误区。鉴此,若要唤醒小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激发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激励他们对知识和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慢慢就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这样小学生就会自然从厌学的阴影中走出来。 2.小学生要学会自我归因 调查发现,大部分厌学的小学生在自我学习成败归因上存在障碍,表现为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诸如自我能力低。而把学习成败归咎于运气的好坏,这些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往往会使小学生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学习上往往事倍功半,加之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强,往往对学习结果带来的功效有较强的期望,当学习欲望受到打击时便会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状况,对学习也就失去兴趣。所以在帮助小学生降低厌学情绪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归因,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论文格式开设心理辅导课,让他们从学习失败的窘境中走出来,积极面对学习成败。 3.小学生要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习生活中,小学生要变内向心理为外向心理,要和老师搞好关系,也要与同学和睦相处。这种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心情愉快,还能得到学习上的帮助,进而降低他们的厌学情绪。 二、从外部因素挖掘厌学的矫正对策 影响厌学的外部因素也不可小觑,诸如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社会教育因素的局限。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小学生脱离厌学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