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一切都是活的。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活了吧?”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排比。 生:(读片段)这些写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子也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 长期以来,“读懂课文”一直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体。“得意而妄言”,对于成人阅读没什么不妥,但对于学生以语言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语文学习还需要“得意”而“得言”。在触摸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形象,体验情感。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从言语形式看,言语表达不只是言语技巧,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主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教师要能读懂“童年的秘密”,“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期待发现与惊喜、自主与自由、熏陶与实践的秘妙苏醒在儿童生长的世界里。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的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95. [2]刘良华.什么是有效的讲授[J].北京:人民教育,2014(8):37. [3]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77-78. [4]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