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生态课堂提升儿童的学习力

时间:2014-08-15 14:20 点击:
摘要: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紧紧围绕提升儿童学习力的目标,为儿童的自然和谐的发展努力构建绿色的生态课堂,通过以点带面的样板教学工程、改革课堂评价模式、强化科研意识等促使师生自然、健康成长,充分展现师生主体精神,提升儿童学习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

  摘要: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紧紧围绕“提升儿童学习力”的目标,为儿童的“自然和谐的发展”努力构建绿色的生态课堂,通过“以点带面”的样板教学工程、改革课堂评价模式、强化科研意识等促使师生自然、健康成长,充分展现师生主体精神,提升儿童学习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学习力;和谐自然;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53-04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也曾说:“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基于“教育必须顺着自然”这一要求,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经过整整一年的研讨,提出了“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学校通过广泛的调查问卷、研讨、学习相关文献,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证,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一年多来,笔者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感慨颇多,现就该课题来谈谈关于“生态课堂”与“儿童学习力”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角度

  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角度。

  (一)生态的角度

  课程生态观是新时期人们审视与反思课程发展的一种变革的观念,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并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它要求课程应当关注生命、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

  1.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即不仅要关注身体的健康,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与完满的人格,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共处,充分领悟和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关注生命以养成学生完美和谐的个性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为宗旨。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关系到21世纪教育的成败与人类自身的命运。”课程内容应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学生一种问题情境,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能更准确和细密地加以把握、理解和感知。学生的发展应与生活紧密相联,因为生活就是其成长的基地和源泉。

  3.持续发展。“由于人在本质上既是一种生理意义上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超越生命的存在,因此人的存在的本真涵义更趋于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人的可能性存在实际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1]课程的开放性系统中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发展,其根本着眼点是使学生获得一套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学校发展的角度

  从学校的教科研研究轨迹看:“九五”课题为“开发区小学教育现代化个案研究”;“十五”课题为“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十一五”课题为“在学习型组织的视野下,培育新型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三者均是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研究领域从“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再到“新型教师文化的建设”,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开展“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既回归了学校教育研究的本源,又兼具创新型的课程研究,这种“课程生态研究”把“学习力”同“课程”有效结合起来。这种研究聚焦于“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基于儿童学习力的课程”的传承、变革、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力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均是有益的。因此,该课题对学校课程发展尚有的研究领域空间是一个很好的填充和启示。

  二、课题研究的观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观点。

  (一)提升“儿童学习力”,是儿童发展的“根本”

  把学习力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来强调发展儿童的学习力,是适应新世纪发展人的需要与和谐发展的需要。在教育领域,终身发展思想一直是教育的前沿理念,对于儿童,在早期教育阶段具备良好的学习力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就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实现儿童的发展,而儿童的发展重点体现在学习力的发展上,学习力决定今后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发展儿童的学习力是适应新世纪发展人的需要。

  (二)构建“生态化”的课程,为儿童提供最好的发展

  生态化的课程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进行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皆获得成长,教师不再是中心,也不是辅助者,而是与学生共同的参与者。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是自我反思型的教师,能够带着开放的态度,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将学生带入对真理的日益深入的理解中。

  (三)关注“儿童学习力”,促成两者的和谐匹配

  生态课程正视个体差异性,尊重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态度与技巧,实现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儿童的发展要讲究和谐发展,具体体现在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实际发展、创新发展以及合理的差异发展。生态化课程的构建,必将促成儿童学习力的提高;儿童学习力的提升,也必将不断地完善生态化课程,两者和谐发展。

  三、生态课堂的标准

  学校为了进一步倡导生态课堂,把提升“儿童学习力”作为生态课堂的重要要求,让课堂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开展了多次的座谈会、沙龙研讨会等。研讨的主题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生态课堂建构模式——15分钟的训练如何落实到位、生态课堂中学习力的体现、生态课堂中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如何在教学环节中设计训练……在交流与碰撞中,我们明白了“学习力”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概念,不仅指学习的能力,也指学习兴趣等。课程生态观的三要素——关注生命、回归生活、持续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为生命奠基”也是高度一致的。学校就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生态课堂”,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要参照标准:一是学生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本的课堂,二是学生感受自然的、和谐的情境的课堂,三是注重学生体验的课堂,四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课堂,五是愉悦的课堂。这五个参照标准是基于“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的标准,是充分考虑儿童学习力与学校课程的关系,确立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观。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是在当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围绕“学校课程生态”这一核心理念,强调基于儿童个性发展需要,体现“为了每一个儿童”的理念,为提升儿童学习力所进行的课程结构、课程形态、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的一种变革实践,期待实现学校文化自觉,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

  四、如何构建生态课堂

  在进行了一年多的实验之后,“生态课堂”、“儿童学习力”、“生命课堂”在学校已经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在不经意之间,“生态”、“学习力”、“生命”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校园。其实,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要想真正理解是很难的,认识也相对肤浅。笔者依据学校的探索,从课题的研究角度谈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和大家探讨。

  (一)用“以点带面”的样板教学工程,构建生态课堂

  为了探索“提升儿童的学习力”的有效方法,学校率先提出了“以点带面的样板教学工程”。自开展“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以来,课题组按照“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方式,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深入开展该课题研究,提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为实验教师提供一个研究、交流平台,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以“回归自然,创造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建构模式落实15分钟的训练”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