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学校发放与家长购买的教辅资料明显呈X形:年级越低,学校发的越少,家长买的越多;年级越高,学校发的越多,家长买的越少。[2]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还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认同,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压”。这除了要加强家校联系外,还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对此,海安有比较系统,成熟的做法。2011年年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先后作了报道。 二、学校管理:让规范管理一切 学校“让规范管理一切”,才能确保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许多学校都有一整套不成文或成文的规范。 1.按课表上课。海安县海陵中学只用一套课表,张贴上墙,任何人不得随意涂划,不得随便调课。学校安排专人每天、每节课巡查,杜绝送课、占课、拖课。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也要上足、上好。私自调课、缺课、占课、拖课的,将被严肃批评,并按有关规定处罚。 2.按时间作息。海安县海陵中学上午上课不早于7∶30,走读生每天在校不超过7小时。确保学生每天阳光体育1小时以上。学生在校午餐后散步20分钟、午休40分钟。走读生(含寄宿生请假期间)不得在校晚自修。初一、初二寄宿生晚自修不迟于9∶00,初三不迟于9∶30。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目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因特殊情况需要调休,须将计划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学校不缺学生一节课,也不因调休多上一节课。 3.统一作业要求。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每周一上午各备课组集体研制本周作业,书面报年级部审核。每天放学前,班主任统一布置各科作业。每位学生都有每天作业、完成时间、父母监护记录的记载本,班主任每天将家长反馈情况报年级部,年级部召集各备课组适时调整各科作业量。海安县海陵中学要求主科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条条见红”;副科作业课内完成。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规定,当天无课学科、考查学科不布置家庭作业,每学科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教师通过完成“下水”作业具体把握作业时间。此外,绝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每生每科有“错题本”。 4.控制教学难度。海安县海陵中学“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指导意见”明确期中、期末考试各级各科均分期望值和教考结合措施,严格执行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8∶1∶1”命题要求,着眼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将试卷分为70%的基础知识和30%的能力测试,能力题可以出10道,选答5道。 5.规范考试行为。海安县海陵中学无月考、周考,单元检测须报年级部批准,难度、频度适当,分析及时。期中、期末考试后,禁止公布学生名次。 6.平等对待学生。各学校均不分快慢班,每学年初各年级重新均衡分班。海安县海陵中学不允许以学生成绩排座位,期中、期末考试不以学生成绩、而以学生姓氏笔画排考场。不搞统一的优生培训、强化提高,将提优补差工作落实到每位教师,立足于每节课堂。 为确保规范管理到位,各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备课组建设,积极推行集体备课。海安县海陵中学有“备课组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和统一的“集体备课记录”,强化“四个规定”:①规定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②规定程序:个人自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实践反思。③规定要求:统一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课内外作业、教学检测。④规定过程管理:做好集体备课记录,交教导处备案。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流程为“个案—初案—学案—共案”。初次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完成“个案”。初次集体备课,全组讨论形成“初案”。初次集体备课后,每位教师完成集众家之长、又有个性特色的“学案”。再次集体备课,在现场验证的基础上,集体修订完成“共案”。 集体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负担。海安县海陵中学、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海安县海陵中学一个数学备课组任教20个班级,历次考试均分差距一直保持在3分以内,甚至更低。这种高水平等距,堪称“奇迹”。 三、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一线教师的客观诉求 一般认为,学生课业负担常来自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负担常来自学校和社会。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说到底不是教学负担,而是评价负担。[3]不过,招生考试毕竟不是“平头百姓”可以考虑、能够考虑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师PCKg主要集中在教学与管理两个方面。但从一线教师的体会和做法中,也不难发现他们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客观诉求。 1.立足基础。教师们感到,要努力追求“简约教学”,制定简明实在的教学目标,确定简化科学的教学内容,力求简省朴实的教学环节,选择简便有效的教学手段,让“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这体现了义务教育作为公共基础教育的特征,也提示我们,考试要紧扣大纲,减少题量,降低难度,高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方法。 2.丰富形式。教师们认为,高效是“练”出来的,要坚持“做中学”,把学习还给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特定的智能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加以考察,单纯的纸笔考试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这提示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尽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口语表达、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两考分离。在教师们看来,要追求作业的“有质的量”,设计要有针对性、差异性和思辨性,批改、讲评要注重有效性。这主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讨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分离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关注不同潜质的学生。 4.等级赋分。适应兴趣,激发兴趣,维持兴趣,缓解压力,让学生轻松学习,是教师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努力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吸引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努力减轻社会、家庭等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负担。适当增加等级赋分的比重,有利于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卫兵.简约数学,简约教学,简约智慧[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4). [2]罗琳,於德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特点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10A). [3]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