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创设互动课堂 焕发课堂活力

时间:2014-07-02 16:14 点击:
内容摘要:当前的语文教学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师生的交往显得单一、不公平、不适度,学生的表现欲逐渐泯灭,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要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就必须创设师

  内容摘要:当前的语文教学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师生的交往显得单一、不公平、不适度,学生的表现欲逐渐泯灭,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要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就必须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课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努力变革单一的课堂结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

  关键词:课堂互动 师生关系 自我表现 生命活力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说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学生进行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课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广大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本身素质限制,常常忽视课堂互动与教学交往,使学生的表现欲逐渐泯灭,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慢慢地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即使课堂上存在互动与交往,但仍然显得单一、不公平、不适度。

  单一主要表现在:形式单调,师问生答。目前,我们的中学课堂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交往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小组间的交往仍然比较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然存在,仍然要求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服从。加上教师本身对课堂调控能力的担忧,怕课堂上“出乱子”而限制了互动与交往。

  不公平则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被提问,而有的学生却长期遭冷落。教师往往比较注意那些性格外向、思维活跃或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用较长时间进行启发引导,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耐心,较少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不适度主要表现为:内容偏颇,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是不是”“好不好”“是这样吗”等的提问,把平等互动化为机械问答,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与追问,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更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互动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变革单一的课堂结构

  45分钟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困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客体。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课堂组织策略,主动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于学生表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用这种方式诠释课文内容和情感。例如学习阿历克斯·哈利的《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教师可就文章里的动作描写与人物对话安排角色进行片段的表演,并针对人物动作描写与对话的作用进行讨论,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自我表现的热情。对于课堂上临时出现的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具有生成性,不能完全预先设计。如在学习沈致远的《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当学生读文章读到“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这句时,有学生说:科学也是丑恶的。我即时调整教学思路,将班上学生划分两组,并组织辩论。虽然正方有优势,有课文内容作基础,但反方也不逊色,纷纷举出实例,如科学技术运用于战争导致的灾难、被不良生产者利用而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等等。当然,对于反方观点我虽没正面否定,但引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语文课上有了思维、情感、言行的“互动”,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宽阔空间,语文学习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