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高强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2)

时间:2013-11-12 11:19 点击:
2.4纤维的影响 当配合比中其他组成材料用量一定:水灰比为0.25,水泥用量为400kg,粗骨料粒径为5~10mm,外加剂为7kg。采用不同纤维用量进行拌制,考察聚丙烯纤维用量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如表5。 由表5可得,随

  2.4纤维的影响
  当配合比中其他组成材料用量一定:水灰比为0.25,水泥用量为400kg,粗骨料粒径为5~10mm,外加剂为7kg。采用不同纤维用量进行拌制,考察聚丙烯纤维用量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如表5。
  由表5可得,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大强度先有所增大后减小,而对透水率的影响较小,这是可能是由于纤维的存在能能够阻止水泥裂纹扩展,从而使得强度增大,后纤维用量增大,由于分散性不良原因导致在混凝土中团聚,使得强度降低;而纤维用量对混凝土孔隙影响不大,从而透水性变化不明显。
  2.5讨论
  综合各影响因素,为制得满足要求的透水率和强度较高的透水混凝土,需选择合适粒径单粒粒级骨料以形成连通孔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水灰比及水泥用量以满足强度要求及保证孔隙率,水灰比的大小决定水泥浆稠度而影响强度及透水率,因此要求水泥浆稠度合适是其能包覆骨料且不在混凝土底部沉积而堵塞孔隙;减水剂用量影响与水灰比影响类似;水泥用量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率影响是矛盾的,水泥用量的增大使骨料间粘结点增多,并能填充骨料间孔隙,从而强度增大,而连通孔隙减少,透水率减小,因此水泥用量必须控制得当。而纤维作为增强剂使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强度而对透水率影响较小。
  3配合比设计
  3.1配合比计算方法
  普通混凝土以强度和和易性为目标确定W/C、水泥用量、砂率和骨料用量,而由于透水混凝土为水泥掺量和水灰比均较小的干硬性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较大区别。透水混凝土是根据目标透水率,即目标孔隙率先确定骨料粒径,由于透水混凝土为保证连通孔隙,因此采用的是单粒粒级骨料,根据强度要求确定水灰比、水泥用量及外加剂用量,再利用体积法确定骨料用量,再在此基础上加入合适比例纤维作为增强剂。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目标透水率来确定骨料的堆积孔隙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粒径的骨料;(2)根据强度要求确定水灰比、水泥用量及外加剂用量;(3)利用体积法确定骨料用量;(4)根据水泥用量定纤维用量。
  3.2对于确定要求(强度、透水系数)的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核算
  根据计算所得配合比再进行配合比的核算,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物料配比拌制混凝土,评定其和易性,流动性太低则增加水泥浆用量,流动性太大则增加骨料用量,直至达到要求;(2)在1.0MPa恒压下加载成型,测定强度及透水率,强度不符合要求则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透水率太低则加入小比例较细或较粗一级的单粒粒级骨料;(3)再根据上述调整计算得最终实验室配合比。
  4结语
  各个因素对强度及透水系数的影响如下:
  合适粒径单粒粒级骨料可以形成足够多连通孔隙;水灰比的大小决定水泥浆稠度而影响强度及透水率,水泥用量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率影响是矛盾的,增大水泥用量使骨料间粘结点增多,并能填充骨料间孔隙,因此强度增大,透水率减小;纤维作为增强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强度而对透水率影响较小。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目标孔隙率先确定骨料粒径,由于透水混凝土为保证连通孔隙,因此采用的是单粒粒级骨料,根据强度要求确定水灰比、水泥用量及外加剂用量,再利用体积法确定骨料用量,再在此基础上加入合适比例纤维作为增强剂,根据计算所得配合比再进行配合比的核算。
  参考文献
  [1]程娟,杨杨,陈卫忠.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J].混凝土,2006,204(10).
  [2]张艳娟,张洪涛等.一种静压成型混凝土透水砖的制备与物理性能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5).
  [3]王海燕,刘华章.混凝土透水砖的配合比设计、生产与施工[J].新型建筑材料,2007,12(7).
  [4]李伟.高强混凝土透水砖的研制[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7,18(7).
  [5]S.BParka,MangeTia.Anexperimentalstudyonthewaterpurificationpropertiesofporousconcrete[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2004,34(8).
  作者简介:吴金花(1986-),女,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