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镜手术治疗老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0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手术治疗的65例老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1年,无1例出现膝关节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术后患肢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经制动、溶栓治疗后痊愈;23例行走轻度疼痛,但关节功能以及活动范围明显改善;17例静息疼痛显著缓解。同时,治疗后采用Lysholm进行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老人膝骨关节炎患者较为有效、肯定的方法。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老人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患,膝关节较多见。膝骨关节炎好发于老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据调查资料显示[1],该病中老年人的患病率为8.3%,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外,黄公怡研究报道称[2],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膝骨关节炎患病人群日渐多发,已是我们所面对的重大公共问题。目前,临床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关节内介入治疗、关节镜治疗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等阶梯式综合治疗。但是,单纯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一般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目的,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费用又极其昂贵。同时,林志雄教授指出[3],对本病要强调以一种治疗为主结合各种辅助治疗方法的原则。尽管关节镜手术早已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但尚缺少系统的数据来支持它的有效性[4-5]。鉴此,本次临床研究对65例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老人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取得了一些结论,现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06月~2015年12月在海南省陵水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住院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老人膝骨关节炎患者65例(87膝)。其中,男性27例(32膝),女性38例(55膝);右侧25例,左侧18例,双侧22例;年龄62~87岁,平均(69.52±4.50)岁;病程3~15年,平均(5.77±2.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膝关节OA的诊断标准[6],并且经严格的门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患膝摄负重位正侧位片,部分摄髌骨轴位X-ray,根据K-L(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7]分级,Ⅰ级9膝,Ⅱ级45例,Ⅲ级33例。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8]评分,Ⅰ级平均(47.8±5.8)分,Ⅱ级平均(43.6±6.6)分,Ⅲ级平均(38.2±6.1)分。该临床研究经海南省陵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排除及剔除标准 ①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加重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②计划在本试验期间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③依从性差,不遵医嘱、无法观察疗效者;④伴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等疾病者;⑤膝关节明显内外翻及屈曲畸形,伴半月板大部分撕裂及关节游离体者;⑥近期膝关节有外伤、手术及感染病史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由同一专家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手术在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进行,气囊止血带压力为250~260mmHg,采用标准关节镜入路,以以下一种或多种有限手术术式,主要包括增生滑膜切除、磨损半月板修整、关节软骨修整、软骨下骨微骨折及髁间窝成形等。手术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 1.4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行全小腿加压包扎,且术后当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1d开始行直腿抬高、推髌骨锻炼;术后第3d在床上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并鼓励锻炼下肢肌肉;术后第5~7d后可直腿行走,逐步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验水平位α=0.05,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无1例出现膝关节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术后患肢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经制动、溶栓治疗后痊愈;23例行走有轻度疼痛,但关节功能以及活动范围明显改善;17例静息疼痛显著缓解。同时,治疗后采用Lysholm进行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