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系统发育树(图5),结果表明,穿心莲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MVD蛋白聚为一类,并与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芝麻Sesamum indicum的MVD蛋白亲缘关系较近。 2.4 基因表达分析 Real time 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图6),在穿心莲叶片中,MVD基因的表达量在花蕾期较低,初花期增加;到了花果混合期和青果期表达量均下降。而茎中的表达 量趋势与叶片中不同,花蕾期MVD基因表达量最高,以后的3个时期表达量均较低。总体说来,无论是在茎还是叶片中,MVD基因在各时期表达量的倍数差异不 大,均小于0.1。 3 讨论 由于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等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重要而广泛,并且穿心莲中新的活性成分、各活性成分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人们对于红 色字体碱基代表差异碱基;获得的克隆1.1 024位核苷酸由G变为A,氨基酸由T变为A,共有1个单碱基差异,产生1个氨基酸变化;克隆2.635位核苷酸由A变为G,氨基酸由K变为R,926位 核苷酸由T变为A,氨基酸由F变为Y,939位核苷酸由A变为G,1 024位核苷酸由G变为A,氨基酸由A变为T,共有4个单碱基差异,产生3个氨基酸变化;克隆3. 1 024位核苷酸由G变为A,氨基酸由A变为T,1 250位核苷酸由T变为A,氨基酸由F变为Y,共有2个单碱基位点差异,产生2个氨基酸变化。 穿心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逐渐日益增多。印度学者对穿心莲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系统分析,积累了遗传多样性全面评估和转录组深度测序等重要的数据, 为后续进行资源保护和开发、基因克隆、功能精确解析和代谢网络调控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已有学者克隆了穿心莲内酯合成途径中的ent-柯巴基焦磷 酸合酶基因,并且对它的功能进行了研究[10-13]。 在植物中,MVD蛋白催化MVA途径的第一个步骤,即甲羟戊酸5-焦磷酸的脱羧反应,从而为萜类代谢提供重要原料IPP。在药用真菌灵芝Ganoderma lucidum体内,MVD基因的表达量与三萜类成分的合成量呈正相关[14]。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MVD蛋白催化生成的IPP也是肽聚糖(peptidoglycan)和聚类异戊二烯(polyisoprenoid)等物质合成的关键中间代谢物,因而是抗菌研究的理想靶点[3]。在动物体内,MVD蛋白通过MVA途径催化合成的下游产物以胆固醇及其衍生物为主,因此,它可能成为治疗由胆固醇引发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疾病的药物靶标[4]。以上研究表明,MVD蛋白是许多生物体内的重要的蛋白。 4 结论 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了穿心莲甲羟戊酸5-焦磷酸脱羧酶基因的3个克隆,它们所包含的ORF均长为1 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克隆之间的差异发生在4个碱基处。它的蛋白序列中具有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决定催化反应特异性和活性;N端不含有质体定位的信号 肽序列,这与文献报道穿心莲内酯合成的MVA途径定位在细胞质中相一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穿心莲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MVD蛋白聚为一类,并与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芝麻Sesamum indicum的MVD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在穿心莲茎和叶片中,MVD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花蕾期和初花期最高,但各时期表达量的倍数差异不大。本研究获得 的MVD基因,为后续进行详细的功能解析,并进一步应用于穿心莲内酯成分的遗传调控,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