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急诊观察室患者焦虑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样本,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观察室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在调查后进行患者焦虑状态的评价并做出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年龄在40~49岁的患者焦虑得分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外伤患者焦虑得分高于其他疾病的患者(P<0.05)。患者的焦虑与其担心医疗费用及预后,担心将来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担心增加家庭负担相关(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对急诊观察室中年及外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针对焦虑的相关因进行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
【论文关键词】急诊;焦虑;护理
急诊观察室是我国特有的急诊科设置,负责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1],具有病情急,变化快,流动大,一过性强,病种多样化等特点。观察室留观患者的病情存在不确定性,患者的心理波动很大,使得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急诊观察室患者焦虑现状,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7月~2013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观察室的愿意配合调查的便利样本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8~65岁。纳入标准:要求清醒患者且在急诊观察室住院3d以上,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交流障碍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2],含有20个条目。评分标准为20个条目分数相加得总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T分),T<50分为正常,T≥50分为存在焦虑。
1.2.2实验方法研究者取得患者同意后,向其发放SAS量表。向患者详细说明量表的填写方法,告知无记名填写并为其保密,在10min内完成。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80份,有效率89%。再对52例SAS≥50分的急诊观察室患者进行自制焦虑相关因素分析问卷调查。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得分采用(x±s)表示,不同年龄段及疾病之间得分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患者SAS评分结果与分析,见表1。
表1显示,年龄在40~49岁的患者焦虑评分较其他年龄段患者高,且将40~49岁的患者焦虑得分与28~29岁、30~39岁、50~59岁、60~65岁患者得分进行t检验,P值分别为0.038、0.042、0.037、0.013均<0.05。
2.2不同疾病患者SAS评分结果与分析,见表2。
表2显示,外伤患者焦虑评分较其他疾病患者高,且将外伤患者焦虑得分分别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耳鼻喉疾病及妇产科疾病患者焦虑评分进行t检验,P值分别为0.039、0.041、0.042、0.032和0.018均<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