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基于关联规则方法对不同地区乌头组反药的临床调查研究和配伍特点

时间:2015-04-21 11:48 点击:
[摘要]目的:通过对华东、华中不同地区3家医院十八反中乌头组反药应用情况进行临床调研和对比分析,探讨十八反乌头组反药同方配伍在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特点。方法:从不同地区的临床应用处方中收集含乌头组十八反药对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的方法分析药物的配伍
  [摘要]目的:通过对华东、华中不同地区3家医院“十八反”中乌头组反药应用情况进行临床调研和对比分析,探讨“十八反”乌头组反药同方配伍在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特点。方法:从不同地区的临床应用处方中收集含乌头组“十八反”药对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的方法分析药物的配伍特点。结果:“十八反”同方配伍分析显示,在两地区的临床处方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药对是附子半夏的配伍,支持度为44.45%,占有较大的比重,北大核心期刊达到所有调研处方的一半;两地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半夏,支持度达到76.24%;取支持度前10的药物比较,核心药物除附子、半夏外,华中地区前10的药物多是温中补气类药物,如干姜、白术、党参等,而华东地区前10的药物多是活血养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丹参等;取支持度前10的药对比较,除附子半夏外,华中地区临床应用的核心药对主要为化痰温中类药物配伍,如半夏甘草、半夏干姜等;而华东地区则主要是以活血补气类药物配伍,如白术半夏、当归半夏等;在两地区处方中出现的核心药组频率最高的为附子甘草半夏三药的配伍,支持度高达59.73%,在所有药组的应用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临床存在“十八反”乌头组反药同方配伍应用情况,其中以附子与半夏的配伍应用为多,但是“十八反”同方配伍药物在两地区临床上的应用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十八反;乌头组;同方配伍;数据挖掘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中国药典》历年版本、《中药学》历版教材均采纳了相关内容,规定凡注明“畏、恶、反者”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同用。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的“十八反”歌列述的3组相反药[1],分别为甘草组、乌头组和藜芦组。中药“十八反”虽为配伍禁忌,但自古至今有不少“十八反”反药同用情况[2],其中尤以乌头组“十八反”反药同方的情况最为多见[3]。乌头组“十八反”药对,即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 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本课题对该类反药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及反药应用的配伍规律。 
  1资料 
  1.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我国华中、华东地区三级甲等中医院的“十八反”乌头组反药同方配伍的处方资料。选择2009年12月1日—2012年11月31日的门诊及住院处方,具有医师签名,经药师调剂并签名的合格处方。 
  1.2药物名规范由于不同地域临床应用药物名字没有完全统一,为便于统计和分析,对调查所得临床处方中药物名称分别以《中华本草》[4]、《中国药典》(2010年版)等工具书为依据,并对临床处方信息进行了规范处理。如黑顺片、黑附子、制附片、盐附子、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附子等统一为附子,姜半夏、生汉半夏、清半夏、姜浸半夏、明矾半夏、生半夏、法半夏、半夏统一为半夏,瓜蒌皮、瓜蒌仁、瓜蒌壳、全瓜蒌统一为瓜蒌,黑丑、白丑、黑白丑、二丑、牵牛统一为牵牛子,仙灵脾统一为淫羊藿,炙甘草、甘草统一为甘草,生川乌、制川乌统一为川乌等。 
  1.3病证名规范症状是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载体,由于时代、地域、方言的不同,对于相同症状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为标准,对症状进行规范。如“四肢不仁”规范为“四肢麻木”;“口不能语”规范为“失语”;将“血劳”病的症状规范为“面色白、舌淡、头晕、目昏、心悸”;“妇人月经1月再来,或隔月不来”规范为“经行先后无定期”;“四肢不用”、“四肢不举”、“足不收”规范为“瘫痪”;“脱形”、“大肉消脱”、“羸瘦”规范为“消瘦”;将“中恶”病的症状规范为“头晕、呕吐、恶心、胸闷、神昏、手足厥冷”;“妊娠恶阻”、“妊娠阻病”规范为“妊娠呕吐”;“胁下痛”、“季胁痛”规范为“胁痛”等。 
  2方法 
  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可以在大量数据记录中发现特定属性组合,通过计算各属性组合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对挑选有意义的属性组合提供帮助[5],可以用来探寻反药同方配伍的高频药物、核心药对及核心药组等,帮助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过程主要包括2个阶段,首先是从所收集的资料集合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指单味药、药对和药组,再从这些高频项目组中产生关联规则。 
  假设I={i1i2,…im}是m个不同元素的集合,I中的每个元素被称之为项。D是与挖掘任务相关的给定事务数据库中所有事务的集合,每个事务T是I的子集,每个事务都有唯一的id号。对于I的任意子集,D中包含的事务数称为其在D中的支持数,则支持度(support)是指I的任意子集在D中的支持数除以D中的所有事务数的总和,即D在中发生的概率。支持数support number是包含项集的事务数;满足最小支持度的项集称为频繁项集。 
  在本次研究中,I代表药物,T代表具体方剂,D代表所有方剂组成的数据库。定义最小支持度为0.010,分别算出两地区中的所有频繁项集,包括单味药、药对和药组,支持度=(药物/药对/药组)出现的频数/所有方药的总频数×100%[6]。 
  3结果 
  通过从我国东中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59 860 316首的临床处方中,筛选出十八反乌头组临床处方5 476首,其中华中地区3 789首,华东地区1 687首,分别就高频药物、药对及药组进行华中地区、华东地区的对比。 
  3.1药物支持度分析由频繁项集模式得出反药同方配伍中支持度前10味的药物,结果表明,华中地区支持度高的药物是甘草、半夏,支持度均在0.7以上,华东地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是半夏,而支持度小于0.7。两地区中支持度较高的共同药物有半夏、甘草、附子、白术、川乌、茯苓、黄芪、干姜、桂枝、党参等。两地区相比,除附子、半夏外,华中地区前10的药物多是温中补气类药物,如干姜、白术、党参等,华东地区前10的药物多是活血养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丹参等(表1)。
  3.2药对关联且相关分析由频繁关联且相关模式得出反药同方配伍的核心药对,结果可知华中地区支持度最高的为半夏甘草,其次为反药配伍药对半夏附子(表2),华东地区除草乌川乌外,含“十八反”乌头组药物支持度最高的为白术半夏,其次为川乌半夏(表3),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共同药物为甘草半夏、附子半夏、白术半夏、甘草附子、甘草白术等,其中附子半夏、甘草半夏的置信度明显较高(表4)。 
  3.3药组的相关分析由关联分析可得出“十八反”反药同方配伍的核心药组,结果可知,华中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核心药组为甘草干姜半夏、附子甘草半夏、白术甘草半夏、党参甘草半夏、甘草黄芩半夏等,以温阳化痰、健脾补气等药物为主(表5)。华东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核心药组为川乌草乌半夏、川乌草乌当归、当归川乌半夏、白术当归半夏、川乌草乌白术等,以化痰、活血、补气等药物为主(表6)。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核心药组为附子甘草半夏、甘草干姜半夏、白术甘草半夏、党参甘草半夏、甘草黄芩半夏等核心药组(表7)。 
  4讨论 
  4.1核心药物分析“十八反”反药同方配伍两地区的核心药物挖掘结果显示,在两地区的临床处方中乌头组反药应用较高的是附子半夏配伍,支持度为44.45%,几乎占所有调研处方的一半。华中地区临床应用的支持度最高的药物是甘草,而华东地区临床应用的支持度最高的药物为半夏,而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有半夏、甘草、附子、白术、川乌、茯苓、黄芪、干姜、桂枝、党参等,其中半夏性辛温,有小毒,归脾胃肺经,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宽中消痞,下气散结之功效,为治痰湿之要药。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附子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之功。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的作用。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提示“十八反”反药同方配伍的核心药物多为化痰、健脾、温阳、健脾祛湿等药物。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