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 182例,按照数字图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1例予以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91例予以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智力水平变化。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智力评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智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8%高于对照组65.9%,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提高患者智力水平,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尼莫地平;茴拉西坦;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核心期刊目录2014造成认知、行为及记忆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导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简称VD[1]。该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关键是改善脑供血不足区域神经细胞代谢,缓解发作时临床症状以及预防神经细胞的再次伤害。本院就针对治疗关键制定相关方案,将收治的18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和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探索其疗效,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 182例,均符合血管性痴呆两个诊断标准:存在痴呆综合征和存在作为痴呆综合征原发病因的脑血管证据[2]。按照数字图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1例,研究组中男56例,女35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3.5±5.6)岁,脑出血后痴呆38例,脑梗死后痴呆53例;治疗组中男40例,女51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61.5±7.8)岁,脑出血后痴呆52例,脑梗死后痴呆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山东鲁抗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122,规格20ml)静脉滴注10mg,1次/d,3周后口服尼莫地平片(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3915,规格30mg)+茴拉西坦(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9460,规格0.1g),尼莫地平30mg,3次/d,茴拉西坦0.2g,3次/d;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治疗,方法和研究组相同。
1.3观察评定指标
采用智力量表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在无干扰环境下同日对两组患者进行MoCA检查,共计30分,受教育年限少于12年患者在测试结果加1分,校正结果偏倚,得分越低表示认知功能越差,智力越低,小于26分代表认知障碍。疗效判断标准,显效:MoCA升高大于5分;有效:MoCA升高2-5分,无效:MoCA升高小于等于1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均数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以X2完成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智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智力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智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智力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智力评分比较(x±s,n=91)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6.8%高于对照组65.9%,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n=9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