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指的是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它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上述技术的有机融合。同时,这也是机电一体化和机械电气化的根本区别。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化。其一个特点是网络化趋势,另一个特点是系统更加灵活,能够进行任意的裁剪与重组,结构更加开放和模块化。
(2)自律分配系统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既能明显增强系统适应能力,又不会因为某一子系统出现故障而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3)人工智能化。“智能化”是指机器行为,指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例如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力学、人工智能等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4)绿色化。产品更加环保是世界发展趋势。
(5)全息系统化。这个趋势是指产品的智能化越来越高,系统层次由简单的“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演变为复杂的双向甚至多项联系。
这些特征的出现不仅有利于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性能,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3.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运用 期刊网
3.1在运动控制中的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PLC实现对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有效控制,在生产和控制中,采用的是专用运动控制模块,既能够提高运动的精准度,还能够方便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产商所生产的PLC具有运动控制功能。在机械设备控制中,PLC的运动控制功能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比较常用的机械设备包括以下类型:金属切削机床、成型机械、机器人、电梯等等。同时,由于PLC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其稳定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满足了控制工作的需要。
3.2在过程控制中的运用
在整个过程控制中,模拟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模拟量包括电压、电流、压力、温度等,这些量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为了实现对过程量的有效控制,采用PLC技术,以相关模拟量、当前值、历史值为主要依据,生成所需要的开关量或模拟量输出,从而促进系统更好的运行和工作,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
3.3在通信网络中的运用
PLC通信包括PLC相互之间的通信以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也是在具体应用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PLC的通信功能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家的重视,并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相继研发出专属网络系统。目前,最新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能够很好的实现通信功能,便利了相互之间的交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PLC适应了机电一体化生产的需要,在具体运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PLC的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并更新生产模式,提高机械设备制造技术,促进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得到有效的运用,进而推动机械制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青.浅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67-70.
[2]赵祥坤,李帅三,苏奎.基于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0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