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浅析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与管理

时间:2014-06-25 16:27 点击:
【摘 要】本文对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进行了定义,提出分级管理、分期管理、分类管理理论。最后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角度,提出了改革意见。 【关键词】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分级管理;分期管理;分类管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摘 要】本文对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进行了定义,提出分级管理、分期管理、分类管理理论。最后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角度,提出了改革意见。

  【关键词】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分级管理;分期管理;分类管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达成的共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遏制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1.林业生物灾害管理

  1.1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基本概念。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是一个有效地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对生物灾害事件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生物灾害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改善灾害应急管理周期中减灾、准备、响应和重建等方面的措施,以尽最大可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来保障生态安全,并将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

  1.2.1林业生物灾害的分级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林业生物灾害不像其他灾害那样来得突然、激烈,对人的感官刺激、心理冲击大,损失直接,它的危害一般是渐渐的、间接的,尤其是对生态产生较大危害,并具有传播蔓延和持续发生的特点。因此,林业生物灾害的分级管理,与其他灾害分级管理有所不同,采取两种分级方式和两套管理措施:

  (1)按照灾害严重程度——林业生物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政府启动相应的危机级别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2)按照灾害的可控制性、发展态势——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分级,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定量PRA),按照分析结果进行分级,林业生物灾害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灾害控制。

  1.2.2林业生物灾害的分期与管理。根据林业生物灾害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灾害已经发生、危害逐步减弱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三个阶段,可将林业生物灾害事件总体上划分为预防期、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善后期。林业生物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复杂多变,各个阶段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十分明显,而且有时还会相互交织、循环往复,因此要根据具体灾害发展生命周期,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尽快恢复森林健康,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1.2.3林业生物灾害的分类与管理。对于灾害源,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同,可以划分为虫害、病害、兽害、草害;按危害部位,可以分为叶部有害生物、枝干与干材有害生物、根部根部有害生物、果实有害生物等;按危害方式,可以划分为刺吸式有害生物、咀嚼时有害生物、钻蛀性有害生物等;按病因,分为侵染性有害生物和非侵染性有害生物。对于受灾体,按权属分,可分为国有林、集体林、私有林;按经营目的分,可以分为生态林公益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和商品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对于不同的灾害源,根据不同灾害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对于不同森林类型或权属的林业生物灾害,按照森林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的直接或确定的受益者承担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责任,而森林的生态效益的受益对象难以明确时,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责任主要由政府承担,对于成片大面积暴发的林业生物灾害或Ⅰ、Ⅱ级林业生物灾害,也由政府承担防治责任。

  2.组织机构建设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机构的构建,要对林业生物灾害和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考虑组织设计中的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六方面关键要素,合理分解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中的工作任务,设计组合协调的组织结构框架。

  2.1建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设立非常设工作机构,由同一行政区内的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森林灾害防治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第一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办公室主任由林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领导担任。

  2.2设计合理的专业管理机构

  2.2.1检疫检查站。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在林区重要地段设立检疫检查站,增加专职检疫员。当发生Ⅰ、Ⅱ级林业生物灾害时,可以在发生区域及周边地区关键地段设立临时联谊检查站。检疫检查站实施调运检疫,并负责辖区内林产品溯源管理。检疫检查站归当地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机构管理,检疫员必须通过国家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机构培训、考核合格获得检疫员证书后,持证上岗。

  2.2.2中心测报点。中心测报点的设立,要综合考虑森林病虫害分布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使中心测报点具有一定代表性。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负责Ⅰ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国家及测报点聘请专职监测员;省级中心测报点负责Ⅱ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并根据本区域监测预报需要,补充设立Ⅰ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市级中心测报点负责Ⅲ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并根据本区域监测预报需要,补充设立Ⅰ、Ⅱ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县级中心测报点负责Ⅳ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并根据本区域监测预报需要,补充设立Ⅰ、Ⅱ、Ⅲ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

  3.完善人事管理体制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理顺人事管理体制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因素,是制约整个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制约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人事调配的主要问题。

  加强关键岗位人员选配和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择政治可靠、业务水平高、作风过硬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进一步深造,加强后备人力资源储备,建立相应的人才资源库和专家库。对优秀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

  3.1领导岗位人力资源的管理。领导人员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事业发展的领导者,对其管理十分重要。首先,任用过程规范化。其次,实行领导绩效考核,每一时期或阶段要求述职,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第三,对领导人员要实行监督机制,保证其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努力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事业发展服务。第四,要培养领导特质。

  3.2专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专业人员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部分,其难度也是最大的,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发挥整体合力、促进工作的关键。通过思想、观念更新,树立为林业生态建设服务的正确价值观和态度,使其具备相应的能力、经验和知识。注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将其中有能力、有志向、有发展前途、有奉献精神的作为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将其中专业能力强、热爱本专业、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作为专家型人才培养。

  3.3其他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本身业务培训,对其进行必要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专业知识培训。对其中热爱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事业、责任心强、政治过硬的人才,作为综合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让其成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行业综合型专家,或培养成领导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OL].科学网,2008-3-25.

  [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组织与管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

  [3]杨马陵,续新民.我国灾害现代管理模式的构想[J].灾害学,2004(12):83-88.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