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发展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多模式生态农业
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资源高消耗、环境污染、能源依赖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农村沼气建设则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施沼气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推进新农村文明的有效载体。过去农村茅厕、猪圈大多建在农家院内,既不卫生又不雅观,更不安全,猪粪沿着路沟、溪涧四处流淌。实施沼气工程后,厕所、猪圈、沼气池三位一体,人畜粪便全部水冲封闭入池,减少蚊蝇滋生,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新改的水冲式厕所,便捷的淋浴设施,更让农民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使几千年传统的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也提高了新农村的文明程度。
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与体系
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保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财政、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
3.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
推广测土施肥,根据土坡供肥特性、降水、灌溉、气温和光照以及作物的需肥规律,因土、因作物适时、适量施肥。加强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推广叶面肥、液体肥,开发各种专用肥和地域专用肥。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4.切实提高农村环保意识
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充分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维护环境,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 新农村能源与环保战略.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庆一.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能源与环境》,2005(3).
[3]曹建华. 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