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能源是指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可以就近开发利用的能源。随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能源短缺和农村环境保护的矛盾也逐渐突显,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农村能源现状和能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能源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一、农村能源分类
农村能源的开发涉及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多个方面。能源种类分为:作物秸秆、人畜粪便、水能、煤炭、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多属于可再生能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能源的利用还包括国家供应给农村地区的煤炭、燃料油、电力等商品能源。
二、农村能源的现状
随着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居住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将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能源不但给农村提供了动力,而且带来了生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习近平主席、李克强、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三、农村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农村能源是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是农民生活改善的基础。然而在农村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周期过程中,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四、农村能源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问题
1.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对地表的破坏、引起岩石的移动、矿井酸性水的排放、煤矸石堆积、煤层甲烷排放等。然而在农村能源中煤炭占有很大比例,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和汞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
2.农村使用薪柴和秸秆等做供热燃料的传统利用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等。在燃烧时会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尘烟和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而且薪柴的过度樵采也是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之一。
3.太阳能开发占用大量土地,另外制造光伏电池需要的高纯度硅,属能源密集产品,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还会有含镉光伏电池的有毒物质排放。
4.风能开发中,风机会产生噪声和电池干扰。
5.地热水直接排放造成地表水热污染:含有害元素或盐分较高的地热水污染水源和土壤;地热水中的CO2和H2S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污染极大。
五、农村环境保护的防治对策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开展的沼气建设,是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沼气建设,可以打开农村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局面,使农村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序而扎实地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