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时间内产生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势(%):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占供势种子数的百分率。 幼苗根长的测定(mm) :培养皿上发芽8 d后,每1重复各取 10株测定,取平均值。 植株鲜质量(mg):在加盐后第8天,每重复随机取10株,测定其总鲜质量,然后除以10等于每株鲜质量[7]。 1.2.4 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模糊数学中求隶属函数的方法[8-12]进行各指标抗盐性综合评价。其公式为: (1) (2) (3) 其中 Xij表示i种类j指标的生长效应隶属函数值, X min和Xmax分别表示各种类指标的最大和最小测定值, 如果生长效应指标测定值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用式(1), 反之用式(2)。n 表示生长效应指标测定值总和。先求出各个生长效应指标测定值在不同药剂浓度的隶属值, 再把每一生长效应指标在不同药剂浓度下的隶属值累加求平均值, 最后再将各品种生长效应指标的隶属值累加求其平均值, 平均值越大则表明其耐盐性越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盐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苜蓿和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都逐渐降低。其中,当盐浓度为0.4%时苜蓿种子比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要高10%;但当盐浓度大于0.8%时,沙冬青种子萌芽率均高于苜蓿;在盐浓度0.8%时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比苜蓿高10%;当盐为1.2%时,苜蓿种子的萌芽率明显降低,只能达到15%,而沙冬青种子的发芽率还能保持高达50%的发芽率,比苜蓿高35%;在盐为2%时,苜蓿种子只有1%能萌发,沙冬青种子还有27%能萌发,比苜蓿高26%;当NaCl浓度大于2.4%时,苜蓿种子的发芽率为0,而沙冬青种子仍有部分种子的萌发。 2.2 不同盐浓度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种子萌发的初期,当盐浓度为0.4%时,苜蓿种子的萌发势为43%,沙冬青种子的萌发势为30%,苜蓿比沙冬青高13%;当盐浓度为0.8%时,苜蓿种子的萌发势为18%,沙冬青种子的萌发势为24%,这时反而沙冬青种子的萌发情况要比苜蓿种子要好;当盐浓度为0.8时,苜蓿种子的萌发势明显降低,只能达到1%,沙冬青却能达到9.7%;当盐浓度为1.6%时,苜蓿种子完全没有萌发,沙冬青种子仍有个别萌发;盐浓度高达2%时,2种种子的萌发势都为0。 2.3 不同盐浓度对幼苗根长的影响 图3表明两种种子萌发后幼苗根长的整体趋势都是随着盐浓度的增大长度逐渐降低。0~0.8%盐浓度处理条件下,苜蓿根长变化不大;但是苜蓿的根长在盐浓度0.8%~1.2%之间时迅速降低,从38.6 mm减少到7.1 mm。沙冬青的根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缓慢降低,在盐浓度为0.4%,0.8%,1.2%,1.6%,2.0%,2.4%时,其根长分别为58.5,51.9,39.9,33.2,20.4,6.1 mm。在2.4%~2.8%的极高盐浓度下沙冬青仍旧能够萌发,幼苗根长为3.6 mm,苜蓿根系则完全停止生长。 2.4 不同盐浓度对植株鲜质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苜蓿、沙冬青两种植物的鲜质量逐渐降低,苜蓿在盐浓度为0.4%时幼苗植株鲜质量为22.7 mg,在盐浓度大于0.4时,其植株鲜质量明显降低,至盐浓度1.2%时从16.6 mg迅速减少为4.1 mg,下降了75%,在盐浓度为2%时苜蓿种子的鲜质量为0 mg。沙冬青植株鲜质量随盐浓度增大而下降,在盐浓度为0.8%~1.2%之间时,植株鲜质量变化不大;但盐浓度大于1.2%时,植株鲜重才开始下降,至盐浓度高达2.4%时其植株鲜质量下降了67%,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