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确定苜蓿和沙冬青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了解它们种子萌发的规律,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比较了不同盐胁迫下苜蓿和沙冬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根系长度、植株鲜重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苜蓿和沙冬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根系长度、植株鲜质量等4项指标均逐渐下降。 关键词:耐盐性;发芽率;发芽势;根长;鲜质量 中图分类号:S54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25 苜蓿是苜蓿属(Medicago)植物的通称,俗称“三叶草”(三叶草亦可称其他车轴草族植物)。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苜蓿属中等耐盐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拥有丰富的苜蓿资源,是苜蓿属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尤其是适于栽培饲用的多年生苜蓿种,苜蓿品种间存在耐盐的差异。随着苜蓿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苜蓿资源耐盐性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1]。 沙冬青 (Ammop iptanthus mongolicus) 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沙冬青属,渐危种。为常绿超旱生植物。喜沙砾质土壤,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它还是荒漠地区十分珍贵的孑遗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由于其突出的抗寒、抗旱、耐盐碱特性,而成为研究植物抗逆机制和获得抗性基因的重要材料。沙冬青分布于西北荒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严酷生活环境决定了盐分随水分蒸腾上移而沉积在土壤表面,所以盐胁迫对大多数植物的种子萌发都具有抑制作用,但也有部分植物的种子在较低浓度的盐胁迫下反而能促进种子萌发,本研究主要讨论沙冬青在其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子在萌发期时的耐盐性与不同浓度盐胁迫的关系[2]。 盐胁迫通常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以往的工作多以种子发芽后的各发育阶段为研究对象,而较少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的起始阶段即种子萌发阶段。种子能够在盐胁迫下萌发成苗,是植株在盐碱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前提,因此研究盐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生理具有重要意义[3-5]。本试验通过对沙冬青和苜蓿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测定,以期加深对植物耐盐性的了解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苜蓿种子和沙冬青种子均于2012年春天购于甘肃省酒泉大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的预处理 先仔细挑选颗粒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种子并统计数量,然后在自来水下用洗衣粉仔细搓洗掉种子上的细菌和灰尘,再在自来水管下流动水冲洗1 h。接着用75%的酒精浸泡,苜蓿种子浸泡30 s,沙冬青种子浸泡1 min。再分别用无菌水冲洗。最后将两种种子分别放在2%的NaClO的溶液中晃动10 min,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到5次。预处理结束后,静置于烧瓶中。 1.2.2 试验处理盐浓度的配制 用蒸馏水配制盐浓度分别为CK(蒸馏水),0.4%,0.8%,1.2%,1.6%,2.0%,2.4%,2.8%的氯化钠溶液。在洁净的培养皿中放入滤纸,为防止细菌干扰,本试验所有器具都要在无菌锅中灭菌。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给各个铺上种子的培养皿分别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到滤纸饱和为止, 每处理3次重复, 每重复30粒种子。定期用灭菌枪头补充所蒸发的水分(无菌水),定期用无菌水冲洗且重新加入相应浓度的盐溶液防止长菌,且使各处理盐浓度维持不变,发芽温度25 ℃(在温室中用报纸遮盖培养皿排除光照影响),发芽期间记录每天发芽种子数,并拍照记录[6]。 1.2.3 发芽试验方法和耐盐性测定 根据需要测定种子活力,即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势、根长、鲜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