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涪麦冬块根干物质积累规律 块根的干物质积累量在两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第一生长季内,块根在10月开始形成,其后干物质积累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积累量到翌年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8.76 g/株),其中积累速率最快在2月。在第二个生长季内,4~9月干物质积累量出现负增长,表明在此期间块根的干物质有向其他器官转移的趋势(图1、图2)。从10月起积累量又恢复上升趋势,到翌年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14.68 g/株),其中积累速率在2月最快。通过连续两年的数据可知,块根积累干物质主要在10月至翌年3月期间,其中2、3月为积累盛期。 2.2 干物质分配规律 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而表现不一(表1)。在第一生长季内,前期以叶片所占干重比为主,10月后叶片所占干重比下降,块根所占干重比例上升,2、3月以块根所占干重比例为主,达到了50%左右。在第二生长季内,从4月起块根所占干重比例开始下降,叶片所在干重比例回升,9月块根达到最小分配比例。10月起块根所占分配比例有所回升,到3月下旬达到该生长季的最大值。在整个生育期内营养根所占干重比例趋于稳定,变化不大,平均为21.02%。对两个生长季内干物质分配规律的研究表明,4~9月干物质主要分配给地上部的叶片,从10月开始叶片的干物质向作为“库”的块根大量转移,到翌年2、3月达到最大值,此时块根所占分配比例最大。 2.3 涪麦冬生育期划分 对涪麦冬各器官生长动态的观测见图3。涪麦冬的全生育期为310~330 d,根据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各器官发生、生长的特点,综合田间观察及取样分析结果,将涪麦冬的生育期划分为返青期、营养根形成期、分蘖期、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 返青期:指从涪麦冬种植至半数以上的植株开始长出第一条营养根的这段时期,植苗后约20 d为涪麦冬的返青期。返青期需进行严格的肥水管理,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营养根形成期:从5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内,营养根生长十分旺盛,其余器官变化不大,因此可将5月中旬至8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划分为营养根形成期。在营养根形成期间可在植株行间间作玉米,以减少阳光直射,有利于发根,7月底追肥一次也能有效增加营养根数量。 分蘖期:从8月中旬到9月下旬这个时间段, 涪麦冬的分蘖数开始持续增长,以后趋于稳定,因此可将8月中旬到9月下旬这个时间段划分为分蘖期。在分蘖初期可追施一次氮肥,促进地上部叶片的生长,以保证后期为块根提供充足的光合产物。 块根形成期:从10月上旬到翌年1月下旬这个时间段,营养根数与分蘖个数趋于稳定后,块根的数量开始显著增加,营养根吸收的养分及叶片的光合产物提供块根的形成。在实际生产中,可在该时期内施用多效唑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叶及营养根的生长,使光合产物大量向块根转移,大大提高块根的产量。 块根膨大期:1月下旬到3月下旬这个时间段,块根的个数趋于稳定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块根进入了膨大旺盛期。此时块根所占干重比例也为一生中最大,该时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水分,适时灌溉1~2次,以促进块根膨大。 3 小结 对连续两年内涪麦冬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发现,涪麦冬更适宜一年生的收获制度,与两年生相比块根所占分配比例较大,因此其经济系数较大,但不同的生长年限对其有效成分是否有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涪麦冬的最适采收时间在3月下旬,此时块根的干物质积累量为一个生长周期内最大,过早采收未达到最大积累量,而过迟采收则会向其他器官转移。并且根据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及生长中心的转移规律,在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时期采取合理的促控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块根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2] 刘 江,陈兴福,杨文钰,等.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变异分析[J].草业学报,2010,19(1):143-150. [3] 张义萍,陈建真,敖志辉.麦冬不同种属、产地和部位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0):191-193. [4] 刘 江,陈兴福,刘卫国,等.四川盆地不同麦冬种质资源氨基酸组分分析及其食用价值初探[J].食品科学,2010,17(5):82-85. [5] 吴 霞,唐世军,陶诗顺.涪麦冬两种株叶型生物学性状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36-339. [6] 陈兴福,杨文钰,刘文昌.涪麦冬生长特性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141-1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