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7项专利的主分类号为“A01D46/00”,代表“水果、蔬菜、啤酒花或类似作物的采摘;振摇树木或灌木的装置”。主分类号为“A01D45/02”的15项专利涉及“玉米的收获”。与甘蔗收获相关的专利(主分类号为A01D45/10)有14项。主分类号为“A01D34/68”的11项专利是有机动切割器或轮的割草装置。有9项专利(主分类号为A01D69/06)涉及收割的传动装置。专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控制和测量装置(主分类号为A01D41/127)、生长作物的收获(主分类号为A01D45/00)、棉花的采摘(主分类号为A01D46/08)、作物处理机(即破碎或研碎禾秆的机械)(主分类号为A01D82/00)、园艺或蔬菜的栽培(主分类号为A01G1/00)等专利数量分别达到了7项。花生收获机(主分类号为A01D29/00)的相关专利达到了6项。
调节切割高度(主分类号“A01D34/74”)、联合收割机的零件(主分类号“A01D41/12”)用于分别采摘作物的自动装置(主分类号“A01D46/30”)的相关专利分别达到了5项。挖掘机如马铃薯挖掘犁(主分类号“A01D13/00”)、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主分类号“A01D41/02”)、水下植物的收获如海菜的收获(主分类号“A01D44/00”)、用摘棉花机的(主分类号“A01D46/14”)、手动操作的水果采摘工具(主分类号“A01D46/247”)相关专利分别达到了4项。 另外,有14项发明专利的主分类号不在“A01D”的下位类,如表5所示。这些专利涉及运输、化工、冶金、机械、物理、电力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运用。 2.4.2分类号 对每一个发明专利而言,有不止一个的可以反映专利归属学科的分类号。有9个分类号出现不少于10次,如表6所示。有20项发明专利是有关收割的传动装置。其他分类号的分布情况如表7所示。分类号为“A01D46/08”的专利有9项,均与棉花的采摘有关。有82个分类号仅出现了1次。 2.4.3分类号的共现 每个发明专利申请书中都包含有主分类号和分类号。为了揭示专利的学科分布情况,有必要对分类号的共现进行分析。我们重点关注出现不少于5次的分类号,共计29个。分类号的共现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线条的粗细代表共现的频率,线条上的数字代表共现的次数。图中左侧部分出现了一个小型的网络,由“A01D34/74”、“A01D34/68”、“A01D34/82”、“A01D34/73”以及“A01D101/00”等5个分类号作为节点构成。这些分类号均与切割设备相关。而图的右侧部分存在一个大型网络。其中,“A01D45/10”和“A01D43/00”联系最为紧密,共现了7次之多,均与甘蔗的收获中的割草机有关。“A01D69/06”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与其他节点联系最为频繁,与其他9个节点共现的频率达到了15次。其自身的共现达到了20次。有35项专利与传动装置有关。“A01D45/00”与其他8个分类号联系紧密,有21项专利有关生长作物的收获。“A01D91/04”仅仅与“A01G1/00”发生共现,且共现次数达到6次。这意味着有6项专利与蔬菜的种植与收获有关。1111图3出现不少于5次的分类号的共现情况1111 2.5关键词分析 2.5.1关键词的分布 在采集的原始数据中,并没有关键词这一项信息。为了揭示发明专利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根据专利说明书的摘要内容来手动标引关键词。共有2 849个关键词,其出现次数的综合达到了4 450次。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如表8所示。绝大多数关键词仅出现了一次,有6个关键词分别出现了25次以上。关键词“机架”出现了37次;关键词“收割机”出现了34次;关键词“收获机”33次;关键词“方法”出现29次;关键词“收割”出现27次;关键词“联合收割机”出现了26次。可见,收获的机械与方法是发明专利的主要内容。 2.5.2关键词的共现 我们针对出现5次以上的关键词展开共现分析,如图4所示。图中将未与其他关键词发生共现活动的孤立词删除掉了。图的左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维护设备”、“拖拉机”、“机械化”、“机器人”、“切割机构”和“末端执行器”等节点都是网络的重要节点。同时,图的右侧出现了一个仅由“安全”、“马铃薯”、“采摘机”、“挖掘铲”4个节点构成的小型网络。另外,“小麦”与“传动机构”共现2次,却均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 2.6引文分析 2.6.1对专利文献的引证 在246项发明专利中,仅仅有75项发明专利引证了其他专利,其分布情况如表9所示。被这75项发明专利引证的专利数量达到113项,其中,80项为中国专利,超过70%;22项为日本专利,不足20%;11项为美国专利,不足10%;仅1项为欧洲专利。 被引证的专利文献的分布情况如表10所示。黄斯产申请的“多功能甘蔗联合收割机”(申请号:CN200420064926)、柳州市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申请的“甘蔗联合收割机”(申请号:CN200520200252)和“甘蔗联合收割机”(申请号:CN200520200253)等3项专利分别被引证了6次。美国专利“LAWN MOWER HAVING IMPROVED DECK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公开(公告)号:US5526633A)被引证了5次。日本专利“WALKING-TYPE LAWN MOWER”(公开(公告)号:JP2599658B2)被引证了3次。中国农业大学申请的“一种高架草莓中低层自动采摘装置”(申请号:CN200810116978)、程广森申请的“一种高杆作物收割机”(申请号:CN200910013936)以及韦政康申请的“甘蔗联合收割机”(申请号:CN99209789)分别被引证了2次。另外有103项专利文献仅分别被引证了1次。有1项专利的发明人引证了其发明的其他专利,即覃志明发明的“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后轮液压驱动系统”(申请号:CN201110242095)引证了其发明的“一种后轮设有液压驱动装置的铰接式拖拉机”(申请号:CN200510031547)。有1项专利的申请人引证了其申请的其他专利,即荣成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申请的“玉米收获机果穗升运器的排杂装置”(申请号:CN201110175841)引证了该公司申请的另一项专利“玉米收获机的果穗升运装置”(申请号:CN200820174761)。 2.6.2对非专利文献的引证
在246项发明专利中,仅有10项发明专利引证了非专利文献,不足5%,其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申请的“一种高效低耗机械化收获冬油菜的方法”(申请号:CN201110034784)引证的非专利文献最多,达到9篇。其次是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申请的“串激电机电动割草机”(申请号:CN201110230393)引证了4篇非专利文献。云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云南云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南林业大学联合申请的“一种三面齿切割器刀片”(申请号:CN201110164216)引证了3篇非专利文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申请的“一种荒漠肉苁蓉制种的方法”(申请号:CN201110194066)、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申请的“改进的刀片自离合割草机”(申请号:CN201110198503)、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申请的“有降噪措施及液压无级变速的骑乘割草机”(申请号:CN201110175601)、四川农业大学申请的“一种层架式立体袋料栽培灵芝收集孢子粉的方法”(申请号:CN201110224973)均分别引证了2篇非专利文献。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申请的“高架栽培果实智能采收设备及采收方法”(申请号:CN201110108181)、南京工程学院申请的“球状果实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申请号:CN201110106057)、浙江农林大学申请的“一种铁皮石斛优质高效的精准采收方法”(申请号:CN201110044520)均只引证了1篇非专利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