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物联网的教学环境中感知模型构建(2)

时间:2014-12-10 11:40 点击:
2.3 感知模型融合体系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应该将学生的感知模型和教师的感知模型相结合,实现模型的融合,建立完整的模型体系,这才是主要的。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等众多技术寻找大量的学习资料

  2.3 感知模型融合体系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应该将学生的感知模型和教师的感知模型相结合,实现模型的融合,建立完整的模型体系,这才是主要的。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等众多技术寻找大量的学习资料和所需要的学习工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理科性较强的专业来说,他们需要真实的物品进行实践,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物理空间知识和数学代码有效结合,这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更深的发展来提供,同时,教师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学生以及所需知识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所以物联网感知模型的融合建设和完善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3.1 有助于实现远距离资源共享

  物联网感知模型的建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了信息传递的桥梁,物联网可以通过感知模型分析、记录信息,并驱动相适应的程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例如,老师根据需要,将自己在上课时的视频利用物联网技术驱动网络摄像头进行记录,从而传到公共服务器中,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的利用。

  2.3.2 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当前教学中还存在信息交流不及时,管理不及时等问题,物联网感知模型的建立,将利用传感器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系统,这些经过分析和处理的数据通过WEB网络传递给相关负责人,从而实现信息收集的快捷性和简便性,更好地进行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高效稳定进行,又较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3.3 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老师和学生更好而融合

  我国古代就讲求因材施教,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负责的学生较多,这样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物联网感知技术建设后,双方的交流会更加方便,学生也能够通过感知技术对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师也能更好的进行教学,从而对双方都有很大的益处。

  3 总结语

  物联网在教学中感知模型的建立,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知模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融合沟通,有利于实现课堂和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们更自主的学习,促进教学工作效率提高。如今,物联网感知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还面临着专业人员不足,运行效率不能完全保证,智能程度不高,信息共享能力不足以及费用大等问题,物联网感知技术在校园中的使用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以求更好地将物联网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元利.基于物联网的虚拟物流实验教学环境构建[A].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10:4.

  [2]葛艳红.基于物联网的教育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张豪锋,杨绪辉.基于物联网的低碳时代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47-5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