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基于SWOT分析法的终南山北麓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13-11-13 11:40 点击:
  摘要:本文基于终南山北麓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终南山北麓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和限制因素,剖析了这一地区今后发展生态旅游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终南山北麓实现生态旅游持续发
  1生态旅游的概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一次。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享受和欣赏历史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只要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下进行的活动,但是后来生态旅游被进一步圈为界限,需要在一定的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旅游当地人民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国家所提倡的。因此,生态旅游也可以称之为"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性旅游"。
  2终南山北麓概况及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作为我国南北气候天然分隔带的秦岭,从地质和地貌上,可以分为西、中、东三段:西为太白山块,中为终南山段、东为华山山块。古往今来社会上多数人所公认的终南山西起周至县骆峪河东到蓝田县流峪河或再略偏东北到倒沟峪的段落。终南山北麓也被老百姓划分为三段,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来分的,即:蓝田段(东段)、长安段(中段)、户县-周至段(西段)。
  终南山北麓生态系统多样并且完整,特色十分鲜明,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如南五台、王顺山的花岗岩峰岭地貌,翠华山山崩堰塞湖,"景似蓬莱,洞如海宫"的辋川溶洞,河流、小溪上源多处悬挂的飞瀑;而蓝田、周至分布着的多处温泉等自然景观都让人赞不绝口,在西安市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终南山北麓还有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市是中国的古城之一,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西安遗留下来的文化中有着反映不同王朝兴衰的宫殿遗址和各朝代帝王之墓;还有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的典籍和艺术珍品;有的是以宗教文化为特点的寺庙建筑群等;还有珍贵文物以此反映人类发展进化历史的遗址和器物等。人文景观凝聚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与深化了旅游活动的内容,加深了游客的精神感受,并受到知识熏陶。
  但是由于终南山北麓的生态旅游起步时间较晚,因而在思想认识上对环境治理问题的考虑程度不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旅游景点的管理人员存在生态旅游知识匮乏等方面问题。
  3终南山北麓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①区位优越,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终南山横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县,绵延200余里,距离西安市区最近的一段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15公里处。由于距离古城西安的距离很近,所以和终南山两者之间的文明发展史没有什么差别。古城三千年积淀的厚重文明与终南山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是古栈道、古宫苑、古道观、古寺庙。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能和一个800多万人口的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大都会的城市相距这样近了。山前公路的修建,以及几条穿越终南山的公路在近年来提高了档次,为全西安、全中国、全世界的旅游者大开了方便之门。
  仅以长安区的交通为例:公路交通方面环山公路横贯东西,210国道、包茂高速、子午大道、雁引路、西弥公路、西太公路、规划中的终南大道由西安主城区直达终南北麓腹地。在公共交通方面,目前已开通通往野生动物园、翠华山、东大旅游区等多条公交线路和旅游专线,交通转换非常方便。规划中的地铁2号线延伸段将直抵太乙宫(翠华山),规划建设的地铁4号线通达航天基地,3号线和6号线在郭杜西侧的细柳地区汇集。客源的核心地为西安市都市圈,除陕西省内,山西、河南、四川等周边省份一直是客源较为集中的地方。对于入境游客,有宗教类的产品吸引部分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的游客,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未来随着西安的发展,西安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从而为终南山北麓的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
  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终南山北麓地区旅游类型丰富,而且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这一区域内有辋川溶洞与王顺山生态旅游区,终南山山崩奇观,朱雀--太平森林生态旅游与疗养度假区,以及楼观台道教文化。长安县南部的秦岭山地是古代终南山的主体,包括翠华山、南五台、沣峪等景区。翠华山景区以山崩地貌为突出特征。因崩积物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称水湫池,亦称天池。巨大的崩积体中,巨石垒叠,形成奇特的风洞、冰洞和一些曲折迷离、高低错落的石穴暗道。山崩留下的残岩尖峰、断壁悬崖、锯齿状节理等,景色奇特。翠华山做为天然的山崩博物馆,在国内罕见,世界少有,这里不仅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科学考察价值。南五台以其典型的森林植被、山脊地带峻峭的花岗岩峰地貌为特征。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植物较多,植被垂直分带明显,在秦岭北坡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该区以山崩地貌、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景观为主体,适宜发展探险--科考型生态旅游。
  3.2劣势分析
  ①生态旅游投入不足。虽然终南山北麓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不足,造成旅游业起点低、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综合开发和配套开发程度低等问题,且旅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缺乏经费而无力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及自然保护方面的宣传,导致终南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
  ②重复建设严重,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终南山北麓不少景区,盲目乱建,低层次开发,很难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终南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未进行科学规划,或者虽有规划却不实施,不少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各行其事,建筑物千篇一律,显示不出个性特色。部分景区的一些人工建筑布局不合理,与自然景观不协调,甚至破坏了优美的自然景观。③旅游要素配置不当: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尚存在较大差距,旅游要素配置也不尽合理,如: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特色旅馆住宿设施开发、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小商品开发、RBD(分区休闲购物中心)建设、特色餐饮及游乐项目开发等,均有待规划安排和实施。
  3.3机遇分析
  ①返璞归真的生活模式回归,生态旅游潜力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渐渐变得与过去不同,很多收入高的旅游者对大众旅游产生厌倦。近些年根据旅游消费的调研表明出,很多消费者期待的旅游方式是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探索奥秘等,使得旅游成为一种更富个性化、自然化的旅游方式,而生态旅游无疑正是这些旅游消费者喜好的选择之一。终南山北麓地区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正好能满足这部分旅游者的需求。
  ②我国旅游业发展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假日经济"蓬勃兴起,我国中东部的旅游地和景区都承受了拥挤的压力,一些旅游景区严重超载,从而导致客源除流向旅游热点城市、景区外,也流向了冷点或温点的中西部地区,而即使是中西部在重大节假日一些传统著名景点也不堪重负,譬如2012年十一期间发生的五万游客滞留华山事件。这些给终南山北麓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机遇。
  3.4面临的威胁
  ①周边同类旅游地的竞争。虽然终南山北麓生态旅游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是这里的生态资源旅游环境并不具备垄断性。和终南山北麓各景区同处于秦岭山地的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骊山古人文景观与森林生态旅游区以及华山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在气候、生物、水文等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方面就和终南山北麓有很强的同质性,加上其开发较早、旅游设施较完善,服务与管理水平较高,宣传力度较大等原因,在国内乃至国际旅游者心中已树立起稳固的生态旅游形象,在客源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未来终南山北麓作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能否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与周边同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中胜出,是这一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