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的学习应该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知识竞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展览、征文活动,开展纪念活动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奉献祖国、认知社会、服务人民,树立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青年学生为国家的复兴、民族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精神。 五、结语 基于市场经济下我国理工科高校以美育人的现代性路径的探讨是一个持久性的问题,它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不能拘泥于单纯的条条框框的课堂讲授方式,更多的是多层次、多跑道的立体式开放教学。对于每个学子而言,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无疑是青春洋溢、丰富多彩的,它代表着一个学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择点。比如,学生的知识面、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因为接触的人群或是受到的教育的不同而相互差异,因而在这个时间段内教育的全面化、个性化、社会化、时代化都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说就是“把我们学到的种种知识全部忘掉,最终剩下的就是素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剩下的是生活和教育赋予我们的崇高理想、完美人格、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生存能力。美是对人精神的升华,是对心灵的洗礼,只有常抓不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使得“科学”和“人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让学校实现教育的目标,成为真正“教书”与“育人”的地方。因而,打造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新视点,将“以美育人”的现代性路径融入素质教育这一新的系统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归根结底,新时代下网络技术现代性路径的渗入只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而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依然是人,教师思路的开阔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仍然占着主导的地位。 总之,市场经济下网络的高速发展为高校“以美育人”的现代性路径渗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不断地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发展,为开拓网络“以美育人”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之课题“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号:72123794) 参考文献: [1]孟天屹.美育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2005年8月第3卷 [2]程泽峰.论孔子教育思想在语文文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辽宁师专学报,2009(3) [3]廖爱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4]银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12月第22卷 [5]张庆威,章立源.加强高等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高等教育.1999(4) [6]杨叔子.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应忽视.中国科学报.1995.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