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鉴于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表现出的地域特征,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引入旅游专业化变量,探究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 结果表明:三亚市旅游专业化最优水平接近60%,而目前的旅游专业化水平过高,限制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潜力,同时旅游专业化水平的有益调整在短期内存在一个 为期4~5年的“阵痛期”。 【论文关键词】旅游产业;旅游专业化;最优水平;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随着全社会旅游消费的增长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关旅游问题的研究在21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了旅游经济、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社会文化三个领域有关的影响研究,同时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收入增长效应日益成为旅游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等而促进旅游地居民个人或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但早期的学者主 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发展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卢卡斯(1988)认为从事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产业专业化生产可以带动地区经济或者旅游业的增 长,但增长率递减。Lanza和Pigliaru(2000)发展了卢卡斯的两部门模型,率先研究旅游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然资源丰富 的国家进行旅游专业化可以实现较快的发展;同时如果国家较小的话,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增长率。国外学者Balaguer(2002)、 Dritsakis(2004)、Durbarry(2004)的实证研究分别表明西班牙、希腊以及毛里求斯的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 关系。除了这些个案研究之外,Brau、Lanza和Pigliaru(2007)采用14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设置相关虚拟变量(国家类型)以及控制变 量(对外开放度、初始收入水平),经验分析表明旅游型国家明显比其他国家增长得更快,同时依赖旅游业的小国家比其他小型国家也增长得更快。该分析的主要缺 陷在于控制变量中没有设置投资以及人力资本这些对内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变量,所以使得结论的正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由于我国早期对旅游业的忽视,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还比较滞后。随着1998年起中央连续几年强调旅游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将旅游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后,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才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对象。庞丽、王铮、刘清春(2006)研究表明在东部 地区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 因果关系。杨勇(2006)利用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认为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 因果关系。贺小海、刘修岩(2007)基于1985~2004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 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但也有证据表明旅游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如Getz(1986)指出,旅游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住房市场的竞争已对社区生活造成持 续的压力。Dyer(2003)等研究表明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经济贡献较小。而且旅游的发展还能导致目的地物价上涨、房价上升、就业结构改变、居民生活成本 增加、危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等。日益增长的旅游业,以及大量的土地需求、住房和各种商品,有可能对传统的社区生活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