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劳动力出口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在缓解我国剩余劳动力,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在近些年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这些无疑都给我国劳动力出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应明确国际劳务市场新要求,提升我国劳动力素质;适应国际劳务市场新标准,健全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规模。相信随着我国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劳动力出口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劳动力出口;对策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劳动力出口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发凸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劳动力对外出口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大量可供出口的剩余劳动力,但近年来我国在劳动力对外出口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劳务合作关系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研究我国劳动力出口的发展对策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概况 (一)近二十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及劳动力对外出口的发展变化 1995年初我国总人口已达到了12亿,2000年我国总人口到达12.95亿,预计在2036年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约15.4-15.6亿,至2050年人口总量开始下降,约15亿。在如此巨大的人口总量下,我国自然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关统计显示,1992年我国劳动力的人口约为7.2亿,到了1995年劳动力人口达到约8.2亿,其中城市劳动力约2.3亿,农村劳动力人口约5.9亿,到了2000年劳动力人口已达7.1亿,其中城市劳动人口2.2亿,农村劳动人口4.9亿1。 我国虽然是劳动力资源大国,但却是劳动力出口小国,这也是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劳动力对外出口发展的典型特征。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1980到1993年这段期间,我国与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劳务输出合同,合同总额累计达到323亿美元,但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却仅占世界劳务市场的0.25%左右,这与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显然不成正比。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开始呈现较大的上涨趋势,且出口市场渐趋多元化,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劳务输出人口在亚洲占54.72%,非洲占15.36%,欧战占10.9%,北美地区占4.92%。 (二)当前我国劳务市场的特点及发展劳务输出的意义 1.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新时期的特点。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包括:①剩余劳动力总量大。以农村地区为例,2002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8271万人,虽然至2011年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已减少到1669万人,但剩余劳动力总量基数依旧很大3。②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这一特点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难以满足当前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满足新时期高素质、高技术的劳动力人才又明显不足,供给关系出现失衡。③行业需求出现新变化。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量在新时期明显上升,特别是在制造业、零售业、餐饮业等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④企业用人单位成为主体,中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2.新时期发展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的意义。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加大劳动力出口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劳动力出口,可以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通过劳动力的出口,可以改善劳动者的经济收入状况,提高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对于减少我国贫困人口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第三、发展我国劳动力对外出口,实际上是增进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流。 (三)新时期背景下国际劳务市场的新形势 1.国际劳动力出口的流向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短缺,这些国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越发旺盛,当前国际市场劳动力出口的供求关系可以概括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一些脏、累、苦、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低层次工作,在发达国家几乎无人问津。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劳动力出口是新时期国际劳动力流向的主要趋势。 2.新时期背景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国际市场对于劳动力出口都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如必须具有所从事行业的专业资格证书,如果劳动力不具备相关资格,很难取得签证。同时从国际市场的需求来看,工程师、计算机人才等技术类专业是热点,管理和复合型人才成为也正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无疑都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时期背景下加大我国劳动力出口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