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是企业的首要资源,我国物流企业雇佣的员工大部分文化素质都较低,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因缺少正规的操作训练而导致的人身伤害、野蛮装卸等问题屡见不鲜,给物流企业带来了严重风险隐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落实规范操作。 2、加强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速度和准确性问题是导致货物配送出错或延时交货的主要因素。现代物流企业拥有着非常庞大的信息体系,诸如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库存信息、客户信息等等。现代物流企业若要从根源上降低服务出错率减少货物出错风险就必须依靠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加强企业自身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实现物流管理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3、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硬件水平 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每年因物流包装问题而造成的损失有150亿,因仓储保管不当装卸搬运过程的手工操作损失为530亿。长期以来的硬件设施落后单纯依靠人力是出现这些损失的根源。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的硬件水平总体还处于较低层次,主要问题是缺乏机械化和专业化的物流设施,在运输方面,我国大多为通用车辆,特种车辆较少;装卸搬运方面,多数公司只有几台简易叉车;仓储方面,具有保温冷藏效果的仓库规模都较小很难有规模效应。 4、合理进行风险转嫁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保险成本的增长俨然已经成为企业物流成本的第二大增长点,仅次于信息及相关服务成本的增长。这在说明物流企业确实面对诸多不可控的物流风险的同时也说明了物流企业对于保险转嫁风险能力越来越充分的认识。在物流企业的传统风险中,货物灭损风险、交通肇事风险、危险品泄漏风险属于低频高危风险。这类风险常常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需要相应的风险转嫁手段,而且,此类风险又恰好属于一般保险的可保范畴。所以物流企业在面对这类风险时,可以通过购买如团体意外伤害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和企业财产险等保险的方法令承保方来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样,物流企业就避免了在风险发生时支付大额赔偿金的窘境。 物流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的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逐渐平衡,我国物流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在企业的发展成长阶段,各种各样的风险时刻威胁着我们,物流企业只有意识到风险的来源,正确了解现阶段的风险形式,才能有效地应对企业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静芳:现代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鲍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姚新超: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第二版)[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