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的艺术教育有新的时代责任和文化使命,艺术教育应该培养出能够深入思考又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想象素描更加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更加符合当代艺术中对独创性的需求。对想象素描教学的研究和思考能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方向和力量。 关键词:想象素描;思维转换;想象力;综合素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伴随艺术教育的改革,素描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表现形式。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最简洁直接的绘画语言。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之下,其早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种类,有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市场。在此种背景之下,素描的风格样式也迅速的丰富多元起来,其影响力已远远超过从前。想象是一个艺术家不可或缺的能力,犹如艺术的翅膀,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在其承载下为世间增添了无数美不胜收的艺术作品。当素描和想象这两种元素相结合,所呈现出来的化学反应和艺术效果是多么绚丽……近几年对想象素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逐渐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思考。 1 想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学实践的逐渐累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凸显出来。面对这些疑难杂症,教育者应该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才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根本。 (1)思维模式的转换。在想象素描的教学当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思维模式转换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环节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大部分学生在初次进行想象素描实践时常会不知所措,当他们习惯于传统素描照物摹写的固定手法,思维模式已处于僵化状态。此时必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从以往的习惯性思维模式逐渐转换为发散性形象思维模式。形象思维常通过对现存的形象进行改变和加工,最终获得全新的形象得以输出。所以,形象思维更加符合创新的艺术需求,成为想象素描学习当中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学习初期必须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讲解来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联想、逆向思维等方式转换形象,最终呈现夸张变形或超现实幻想的画面效果。 (2)想象力的贫乏。在想象素描的实践教学当中我发现学生在素描方面的功力尚可,但在想象方面的能力则远不及孩童。小孩儿的想象力之所以丰富,是因为孩童时期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较少,大多时间对事物的理解都依靠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而随着我们的成长,对世界的认知变得丰富完善起来,对事物的想象空间却变得逐渐狭小了,所以成人时常会被儿童画中的想象力所折服。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的想象力不如儿童,相反经事实证明成人的想象力可以很睿智,而儿童的想象力大多偏于幼稚。想象力的方式和途径也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经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例如观察力的练习、意识流的练习、联想的专题练习、命题式的针对练习等等。通过这些练习去重新疏导思维的通道,使学生重获想象的广阔空间。事实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绘画材料的局限。课程中学生只要听到素描就会毫不犹豫地掏出铅笔和橡皮来作画,好似这是素描唯一的选择,普遍没有综合材料运用的意识。如果他们用心去了解当代绘画就会发现,单一材料的表现早已被混合材料的使用所替代,多样材料的运用又为视觉增添了多少丰富的体验。想象素描更加强调画面的新颖和独特,若能根据要表达的东西选择更适合的媒介来表现,一定会为画面增添更好的效果,凸显的主题也更加鲜明。对绘画综合材料的尝试和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艺术家创作的灵感,许多成功的艺术作品是通过材质媒介的特性来体现艺术性的,例如艺术家波伊斯的作品就多运用材质的美,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征服观者,同时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古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中要反复的鼓励学生多尝试新的工具和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新材料的表现特效,思考选择更适合表现自己思想主题的媒介来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