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各类民族声乐作品十分丰富。作为一个声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演唱者,是我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学习声乐,以及艺术修养对声乐表演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民族声乐表演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220-01 一、声乐歌唱的心理准备 我们要积极培养学术的想象能力,比如声音的形象感,我们就要了解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人文知识。由于每一个人所生长的环境、爱好、性格、教育程度都不相同,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也都有所不同。如何丰富自己的敏锐神经,这个要通过我们自己来不断去寻找和发掘了。我们可以通过最感动的人或事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开发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感受到各个民族之间的不同情感,用心去寻找最能打动人、最具感染力的声音。所以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声乐教学中一种可以支配和推动歌曲演唱的推动力。 如何更好的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拥有良好的歌唱技能,我们需要一系列从心理到生理的转变和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调整心理活动,这些都是提高演唱者歌唱水平的重要基础,更能使歌者在表演中能够完美的表达出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有利于表现和解放天性,进而升华自己,把作品中高雅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心理调控的作用下,提高了发声的技巧和发展认识能力。能够提高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以及信念的树立和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与同学们建立起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在交流中学会换位思考,让我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足够的信任。 演唱前的心理准备:在演唱前应该首先要“想”,也就是所说的演唱前要做好准备,才能指挥好每个歌唱器官。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能够使同学们感到轻松愉悦,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同学们正确掌握演唱的方式方法,主观积极地去刻画和表演声乐作品。我们在对同学进行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训练中, 可以为大家准备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对同学们进行相关训练,如电影插曲《绒花》、歌曲《美丽心情》、京剧《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选段、歌剧《茶花女》等曲目。以上的这些曲目中有戏曲、歌剧选段、艺术作品等,这些作品对演唱者声音的掌握要求十分严格。 二、培养同学们的艺术修养 我们在艺术教学中,不论是在声音技巧的运用上,或者在曲风的表现上,同时在结合我多年来教学的实际经验不断去总结,希望能寻找一种可以更好的培养出出色声乐人才的方式和方法。近年来,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在举办这样或者那样的歌手大赛,看过之后不禁让我有了深刻的思考。就目前我国这种除应试教育体制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全民族更深层对于素质教育的疑虑。如果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歌唱者就不能缺少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作为基础,如果缺少就会阻碍你对艺术作品深层次的了解,没有办法完成更高层次作品的演唱。我们要塑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音乐素养。所以说,歌唱者不仅要拥有一副好嗓子,更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歌者的最好境界。 从狭义上来讲“艺术教育”,其本质就是培养艺术家和专业艺人的一个过程,其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比如说在戏剧学院我们就可以培养出编剧、话剧演员等,如果在音乐学院就能培养出歌手和演奏人员等。从广义上来讲“艺术教育”,主要作为美育的主导,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同时,艺术教育又能对人们的道德完善和智力开发起到推进作用。可以极大丰富人们对事物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能力。使人们有了更强的沟通和创造力,加速开发人们的个人潜力和创新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想学好声乐必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视野。学生艺术修养的增强,能够更好的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我们在学习中外音乐历史中,我们了解了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民族特色、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这对更好的把握声乐作品有着巨大意义。 此外,书法绘画和文学写作也是促进艺术表演重要的源泉。不论是戏曲还是流行歌曲,不论是民歌还是美声,都需要我们精准塑造出作品应该有的艺术形象,不然就会失去表演艺术的真正意义。我们在演绎作品时,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是整个人综合素质的完美表现。你如果想唱好一首声乐作品,你只要深入去了解和分析它的内涵,用心去体会歌词内容,才能恰到好处的去演艺这首歌曲。例如,对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涵义和历史背景,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唱出它内在所蕴含的美丽。 三、声乐表演的总结 在我们打开人类艺术发展史以后不难看出,自从声乐艺术成为一门独立艺术表演以后,声乐的创作者的创作和演唱者的再创作,声乐作品词曲作者的创作,需要演唱者的再创作来给以实现。然而歌唱者的再创作源于创作者创作的内涵,这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特征。声乐表演是通过声乐的表演这种手段,把情感进行升华和提炼来进行艺术演绎。演唱者通过对歌声的完美演绎,进而表达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同学们去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断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加具备科学性与时代性。 【参考文献】 [1]程雪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之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11-08. [2]张红霄.中国民族声乐通俗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2-03-05. [3]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