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教学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进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如何下放管理权限,明确二级学院管理目标和任务,发挥其教学管理实体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从教学管理的现状出发,多角度、多途径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教学管理 模式创新 权利下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203-02 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和教学运行模式都发生着巨大变化,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教学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用现代教育和管理理念替代传统理念,构建一套先进、科学、高效、和谐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进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如何下放管理权限,明确二级学院管理目标和任务,发挥其教学管理实体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教学管理权利集中在学校,院系缺乏管理自主权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学校或者其职能部门教务处,教务处是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和指挥中心,院系只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和配角,缺乏决策自主权,院系的教学管理责大权小。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对各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为教学做好服务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教务处对该下放的权力目前还未充分下放,致使教务处事务性的工作仍然很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监督、控制和服务工作。而各分院面对两级管理还未形成一套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仍然按照老办法老经验进行管理,管理效果及效率仍然低下;另一方面,学校教务处林林总总的教学教务工作纷纷下放到分院,使下属分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应接不暇,工作压力相当之大,难以适应学校教务处不断变化的规章、要求。 (二)行政管理和经验管理倾向严重 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还时常占主导地位,许多高校的校级教学管理者是整个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他们依据行政权力和经验进行教学管理。院系的教学管理者、教师成了教学管理的客体,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上几乎没有话语权,他们的教学管理权利不是被剥夺,就是流于形式。 (三)教学管理方法过分强调统一性 传统的教学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教学管理整齐划一,不考虑学院、专业的不同特点,也就是说不考虑矛盾的特殊性。这种教学管理虽然能做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整齐化,但是缺乏管理弹性,也会使学院的教学管理者胆小甚微、循规蹈矩,教学管理缺乏自己独特的管理特色。 (四)教学管理缺乏民主性 学校是教学管理最上层的实施者,作为下层的院系应该维护学校教学管理的权威,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教学管理缺少民主氛围。教学管理缺乏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活跃民主氛围。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促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敢违背上级的要求,致使教学管理过于呆板。形成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及上下级之间的畅通的交流渠道。 (五)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许多高校只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却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员待遇、职称评聘、职务升迁、工作繁杂压力大等原因,造成教学管理队伍流动性太大。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教学秘书的配备不齐全,有的学院办公室一个人兼任教学秘书等所有秘书工作,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学管理人员缺少对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创新性思考,只是像机器一样按上面的指令在运转,结果教学管理人员成了办公室各项事务的杂工。长此以往,教学管理人员长期靠经验工作,轻理论研究,创新意识淡化,不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途径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适当下放权利,把教学管理的重心部分转移到学院,使学院能有部分独立的教学管理权利,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更大的自由度。“集权与分权是管理中的一对矛盾,一般来说集权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但过于集权不但会降低效率,而且会抹杀基层的个性与活力。分权有利于组织的民主化,有利于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而过度分权容易导致组织失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