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倾听,学生学习的金钥匙

时间:2014-05-27 15:21 点击:
摘 要:倾听,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本文从课堂学习中倾听的现状分析入手,关注倾听的价值,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三大策略:一是规范倾听的具体要求,二是创设倾听的有效情境,三是搭建倾听的训练平台,旨在提高倾听能力,从而有


  摘 要:倾听,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本文从课堂学习中“倾听”的现状分析入手,关注“倾听”的价值,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三大策略:一是规范“倾听”的具体要求,二是创设“倾听”的有效情境,三是搭建“倾听”的训练平台,旨在提高倾听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学习;倾听能力;策略;
  倾听,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一个人不善于倾听,就会影响他的学习,影响对知识的吸收和智力发展,还影响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与各种文化的广泛交流,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语言的交际作用也愈加明显,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愈显重要。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这样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倾听习惯,提高倾听能力。

  一、课堂学习中学生“倾听”现状

  “听、说、读、写”是学生需掌握的四种能力,但是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往往更多地关注怎么说、怎么读、怎么写,而忽视了怎么听。

  一次我上《芦花荡》,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具体表现,学生阅读片刻就有很多人举手了:

  生1:在大女孩责怪小女孩洗脸时,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

  生2:第21段,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这里也表现了老头子的自信。

  生3:当女孩子挂花时老头子说:“他打不着我们!”女孩子都已经挂花了,老头子还这么说,说明他平时就是一个过于自信的人。

  生4:第18段,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有几个同学马上说:“说过了。”

  这一课堂学习交流中,因为问题很简单,很快就能从文中找到老头子的具体表现,因此举手的学生很多,都抢着回答,我发现第四位同学发言的欲望很强,以致没听清别的同学的回答。

  类似不会倾听的现象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如一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这位同学是如何回答的,或是只想着自己如何回答,或是还没等同学回答完就急急地把手举起来了,还有的学生是游离课堂不在听课。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善于倾听。

  二、提高“倾听”能力的价值

  (一)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倾听目标是:“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善于倾听还有助于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倾听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和前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听是信息的输入,说是信息的输出,因此倾听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准确表达,才能更好地互动交流。

  (三)倾听是摄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学习和日常交往中,对信息的接收,听占了百分之四十五,而读只占了百分之十六。可见,听是摄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科学习时,“听”自然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会倾听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倾听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业以及知识的获得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倾听”能力的策略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倾听”虽无形,却往往交融于口头表达和各种师生交流活动之中。“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它往往包含着复杂的智力活动,与听者的知识水平、智力素质、生活阅历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要规范具体的倾听要求,通过各种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规范“倾听”要求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可学生对于“认真听”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教师要提出具体的倾听要求。

  1.坐姿端正。读课文时,坐姿要端正,双手捧书,眼睛要看着书;听老师讲课时,精神要饱满,不能趴在课桌上,不能托着脑袋,显得懒懒散散;站起来发言时要身体挺拔,看着老师,神情大方。

  2.听讲专注。听老师讲课时,要听清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倾听时要注视老师,集中注意力听,要能听懂老师的意思,认为老师讲的在理时能微笑点头以示赞同,认为老师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要敢于质疑。

  3.听课虚心。听同学发言要耐心听完,要思考,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和自己的观点作比较,不要随意插嘴,要听完同学的发言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持有不同观点时,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自己发言时要做到不重复他人的观点。要善于发现同学发言的闪光点,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要虚心,但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

  教师经常如此要求,不断地意识强化,学生就会慢慢地重视倾听,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创设“倾听”的有效情境

  言语交际学告诉我们:“在交际过程中,交际环境对于言语表达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和语义上的补衬作用,这就要求交际双方都把握好交际环境,力求说(或写)、听(或读)都与之相吻合。”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倾听的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听。

  1. 示范激励——平等地倾听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的教学要体现民主,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引领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不摆架子,给学生以亲切和蔼的形象,要多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和老师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教师在课堂倾听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又要做到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学生回答时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学生,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要帮助其指出错误之处,学生回答不流畅时教师要鼓励他不急慢慢来,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不要随意打断要听完整,学生回答精彩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大加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以及老师对他的尊重。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的一句话是:“我们本来就是来学习的,不要怕说错,说错了也没关系。”当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或是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偶尔举手时,我一定会首先给予其发言机会,并大大表扬他。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