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浸润本土文化的概念主题式美术教学(2)

时间:2014-05-23 16:25 点击:
导入新课: 1.师:去过中国金箔艺术馆的同学请举手。 (放录像) 师:参观完中国金箔艺术馆你想了解金箔的哪些方面呢? 2.师:这两只镇纸(一只贴了金箔另一只没有贴)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切换视频) (教师

  导入新课:

  1.师:去过中国金箔艺术馆的同学请举手。

  (放录像)

  师:参观完中国金箔艺术馆你想了解金箔的哪些方面呢?

  2.师:这两只镇纸(一只贴了金箔另一只没有贴)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切换视频)

  (教师示范涂胶:贴金箔首先要涂胶,等他干一些再贴。胶要涂得薄均一些)

  3.(金箔知识介绍:等胶干的时候,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金箔的历史吧。把书翻到“金箔之光”这课)

  师:金箔生产多长时间了?为什么要生产它呢?

  讨论完这些问题,教师就现场示范贴金箔。教师全神贯注屏住呼吸地贴,学生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看,不一会儿金灿灿的真金箔贴到了有马浮雕的镇纸上了。这一过程对学生认识金箔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看到了真金箔,感受到了用薄如蝉翼、轻似鸿毛、柔若丝绸来比喻金箔一点不过,并对金箔是如何打得这么薄的产生了由衷的好奇。于是,接下来学习金箔的制作程序就成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最后,作业要求是“模仿贴金箔的方法,用金色彩纸做一只金字塔,欣赏金色的美丽”。让学生体验贴薄纸难处,并感受贴好后的成就感,大家共同赞叹“金箔之光,灿烂辉煌”,并为自己是勤劳智慧、心灵手巧的江宁人而感到自豪。

  “金箔之光”本来是按图索骥的抽象概念主题,通过教师的直观示范、视频观看、学生亲手仿贴,学生对它就有了更加真切直观的认识。“金箔之光”是金箔文化的概念主题要素,只有通过还原“贴金箔”重要事件,才能让学生真实了解其中的匠心之处。本课就通过老师先贴,学生再贴这样的情境事件,让学生真正认识了金箔。这也是一次激发学生了解家乡本土文化、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啃秋”主题事件,激活《诱人的瓜果》

  民俗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具有乡土人情、时令节日、约定成俗的习惯和做法。它与当地人们生活紧密联系,也是美术表现的鲜活概念主题资源之一。

  《诱人的瓜果》(二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教师设计了《啃秋大赛》主题绘画,观看本地“横溪西瓜节”啃秋大赛的视频,再看一组精彩的特写镜头,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家人吃西瓜比赛的场景。学生的绘画热情一下就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怎样表现西瓜皮的纹路,观察西瓜瓤被啃后的形状,了解秋天吃西瓜有可以防当地气候“秋燥”,预防疾病的益处,这也是农民伯伯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学生争先恐后地画起来,最后也模拟“啃秋大赛”的多项奖评比,在设立学生作品大赛的多个奖项评比中完成了本节课。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习俗在古时就有了,这一课不仅介绍了江宁区横溪西瓜节,而且也介绍了南京民间有立秋日吃西瓜“啃秋”的习俗以及吃西瓜对人的益处,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政府宣传的旅游主题。“啃秋”的概念主题内涵在本课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西瓜汁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在回忆“啃秋”的喜悦情境之中。这样的心境必然给他们以绘画的快乐,也是把民俗巧妙融入美术课中,让“啃秋”的优良民俗代代相传。

  当然,各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各不相同,但都有其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人们美好愿望并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新课标中所大力提倡要传承和发扬的内容。把民俗作为“概念主题”融入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画“水八鲜”,印象《难忘夏天》

  每一个民俗的流传和典故的形成都有着传奇的故事和特定内涵,教师在用这些本土文化内容时需要认真去探究其准确概念,不能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否则就会贻误学生。

  在上《难忘夏天》前,笔者准备让学生围绕江宁的“水八鲜”概念主题进行创作。这些都是当地夏令时节的佳肴,学生更是常常吃到。但这“水八鲜”到底是哪“八鲜”有很多版本,为了弄清楚,笔者走访了本地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请教其由来。最后,确定荸荠、菱、茭瓜、鸡头果、莲蓬、水芹、藕等八种水产品为江宁的“水八鲜”。它们都是夏天的水鲜,美味可口。笔者又得到区文化馆和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师提供的精美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确凿和丰富。

  正如“概念主题式课程”创始人谷力博士所言,“小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及其本质内涵。为了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认识,概念主题式教学提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教学策略——引入学习事件、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事件过程,帮助他们形成丰富的、关于概念本质的感性经验”。美术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关注文化与生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1]浸润本土的概念主题式美术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校所处地域本土的美术、民俗文化,抽取其中与教学内容相切合的概念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又把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教材教学内容中去,打破两者分设和割裂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 [J].教育研究,2010(1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