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榜样要有时代感 时代变化了,榜样也应该与时俱进。建国初期,我国各方面条件艰苦,百废待兴,因此非常强调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爱岗敬业等。而当今时代的榜样不仅应该艰苦奋斗,还要有才能、有远见。不仅要敬业奉献,还要尊重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既要帮助别人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救火牺牲的英雄少年赖宁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照片曾经挂在每一个中小学校园之中,但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很多人开始反思对青少年宣传赖宁精神是否有悖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赖宁画像被请出教室,体现了当今时代对生命权的尊重和对未成年人的关爱,符合当今时代榜样审美的要求。 (二)榜样的宣传要符合审美规律 1.实事求是地宣传 榜样的力量在于真实,真实是榜样宣传的生命。我们目前宣传的主流先进人物榜样未能得到受教育者的喜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先进人物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可望不可即。“先进事迹是先进人物自身努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产物,不是人为捧出的。”[6]因此,在进行榜样教育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的优点并正视其缺点,使榜样真实可信。不能弄虚作假,随意拔高,更不能把一大堆先进事迹安放到一个人的身上。要让受教育者感到榜样与普通群众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是人民大众中既平凡又伟大的先进者,是可以学习、模仿和超越的。应该克服传统榜样教育中花样繁多的包装、极尽所能的鼓吹、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些误区。 2.关心和爱护榜样 精神力量是榜样教育的主要力量源泉,但一定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榜样人物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了个人和小家的利益,国家也应该在实际上关心和爱护榜样人物,一味的精神嘉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2003年“非典”在我国肆虐,一批批白衣天使在危急关头勇敢地战斗在第一线。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拯救了无数人,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更感动了全国人民。但是,在“非典”危机过去以后,一部分医护人员由于感染病毒去世或者留下了终身残疾,国家却没有一套有效的后续保障制度安抚他们的家人和保障他们的治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能再担任医疗工作,又得不到稳定的治疗,生活非常困苦,令人唏嘘。 在运用榜样教育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帮助榜样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又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真正关心和爱护榜样,不能令榜样和受教育者寒心。 参考文献: [1]赵平.榜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16). [2]何其二.审美视野下的榜样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3). [3]王年铁.谈榜样教育中的审美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0,11(2). [4]庄后胜.当代中国榜样教育有效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位论文,2010. [5]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位论文,2009. [6]陈丽芬,廉永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存在的偏差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