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从出卷中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技能 出题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是主动获取知识和温习的过程。其实出题要比做题难,设计题目的时候要对学过的知识有全面了解,要考虑出哪些知识点、哪些类型的题目,还要考虑出的题目是不是太浅或者太深了。最后学生还要注意尽量把题出得有趣味性,让别的学生喜欢做你出的试卷。这是对出卷人的一次巨大考验,也是衡量出卷人掌握所学知识水平的方式。 学生在自制试卷的时候,必须自己选择每章、每节恰当的内容、恰当的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地把所学知识系统地复习一遍,且自己出的题目得自己先做一遍,避免出现差错。这正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正如事后与学生交流时说:“老师,让我们出题真管用,通过出题,我把这部分知识记住了。”从试卷中更可以看出(例如从知识的选择或题目的表达上)哪些学生是会学习的,哪些学生仍然停留在接受知识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出的试卷一点也不比教师出的卷子差,甚至更出色。比如,有位学生出的必修三第五、六章的单元测试卷就非常好,教师专门给每位学生印发了一份。 2学生从出卷中落实能力目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能力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收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析信息”。 2.1学生通过出卷,从教材和资料中获取信息,归纳、整理、升华知识,培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学生出卷不仅可以梳理、升华所学的知识,自行编制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还可以达到总揽全章知识要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翻阅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比如有位学生出的必修三“种群与群落”这一章的知识网络题就很典型(图1)。 这位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生态系统认识种群和群落的地位,并构建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网络题。这道知识梳理题可以反映学生对本章知识要领的掌握、归纳、整理、升华,以及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从不同的层面去感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内化知识,是自己思维的结晶。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也是新课程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2.2学生通过出卷,学会对已学知识的举一反三,创新思维 学生出卷时,既能从题目出发,又能从所考核问题的另一方面或另一角度找到相关的切入口,通过对“设问”的思考,运用原有的知识(如题干知识)联系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重新思考题中信息,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课后有一道关于育种原理的习题: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B.基因自由组合 C.染色体交叉互换D.染色体变异
有的学生运用育种原理,将原题干中“杂交育种”改为“诱变育种”,举一反三,重新思考题中信息,编出了一道新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