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在小班化学习和活动参与中,我们设计了相关调查项目,学生普遍喜欢在学习中采取小组合作,人数少这样保证参加人员能最大限度得到教师指导,频率较高,每节课基本都会有小组合作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回答的概率也就比较高,教师和学生容易达成默契感,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现自我,发表独立的见解,个性得到张扬。 (五)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设计了三个测试题和一道简答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被试结果90%以上可以得到教师的评价;评价方式答案是多样的,这和个体的差异有联系。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调查结果有很大比例学生选择怕说错。“解答题老师的评价合理吗?”回答100%都是合理的回答。“经常得到老师的评价吗?”回答差不多也都是得到老师的评价。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老师评价的简单化,评价的单一化,不能个体化,不能综合化。教师的评价有,不科学、学生惧怕回答错误、害怕当面出丑,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即使懂了或者能回答上问题,也都不愿意回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拉多大。 (六)在校学生情绪状况 小班额情况之下,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参与度较高,基本可以达到85%以上,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的次数、时间、频率较高。以一班30个人为例:一堂课教师提出平均8个问题,那么大概就有20~25人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得以实现,教师有时间分别给学生以指导。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 五、调查结果与建议 (一)结论 1.从调查的班级和学生数据上具有代表性,具体数据见前面的表格。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农村地区,最近几年来农村生源逐年在不断下降,师生比相对提高,小班化教学成了今后教学发展的普遍模式,也是今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2.被抽测的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状况良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多次的活动中参与度高,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喜欢和同学交流,在班级中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在课堂中与老师配合不好,没有良好的信任度,形不成独到的思想见解,大部分还是等待接受老师说出结论。在学习中自我展示很少,课堂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接受知识被动,知识面比较狭窄;虽然也有一定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讨论也只是形式而已,不彻底,合作精神体现不够。 3.资源利用的优势,首先是师生比的扩大,教师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解决问题;其次是其他各种资源的使用率增加,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学习中、实践中锻炼自己,尽情展现自我。 4.被测的数显示,有许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小班化学习的情况,这些主要反映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还有就是观念没有转变。这些主要与老师、家长、社会有很大联系。 (二)措施建议 1.保留好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模式适应小班化模式。 2.提高参与度,个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改变主体模式,增强合作学习和自我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