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对版画基础教育的再认识(2)

时间:2014-05-14 16:29 点击:
2.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结合版画形式美法则,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根据黑白木刻的形式特征,如黑白灰的构成、点线面的组织、刀法的组织处理等,在对从写生、照片等获取的图形资料处理中

  2.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结合版画形式美法则,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根据黑白木刻的形式特征,如黑白灰的构成、点线面的组织、刀法的组织处理等,在对从写生、照片等获取的图形资料处理中,如果没有较强的主观处理能力,画面的组织是很难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打破被动的写生和被动的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对图形资料重新打散、重组、想象、变形等手段进行大胆的主观处理,结合黑白木刻的造型特点和组织法则来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将黑白木刻构成中的元素分解出来,加以分散、集中处理,使学生对各种元素处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在版画基础上,造型和形式美是靠点、线、面的组织,黑、白、灰的转换与控制来达到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均衡等形式变化的。黑白木刻通过纯色黑白点线面的大小、集散、疏密、方向、形状等组织形式来构成黑白灰的明暗变化、色度变化和色调变化,并以此来营造各种形式变化,以各种不同的刀形刻出不同形态的点线面来构成黑白灰的。因此,在教学中将同一构图、同一形式采用单独的某一元素做排列组合练习,如点元素的组织、线元素的组织练习、点线面的组合练习,结合不同的刀型,如三角刀刻的点、线组织练习等。这样,学生通过加强对各种元素的组织练习,来达到提高学生版画的造型能力和灵活多变能力。

  4.在版画的制作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和规范意识

  一幅好的画稿只有经过精心刻制和印制,才能产生好的版画。由于学生大多都是版画的初学者,在刻印过程中,往往会不得其法,或者随意莽撞,所以,画木刻黑白稿是必不可少的,但画稿在刻制过程中有时又会限制作者的发挥,使其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因而,画稿仅只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版画的制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从制版到印刷整个操作过程都必须遵循相应的程序和规范,这样,才能确保版画制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学中加强程序性和规范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版画基础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程序性和规范性意识的培养,学习版画将名不副实。然而,木刻刻制讲求“以刀代笔”,注意培养学生用刀“以刀代笔”的运用能力,更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规范。

  三对作业的评定问题

  合理的评判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在艺术教育中,对学生作品的评定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个人的感觉和喜好进行判断,缺乏相应的评定规范性和针对性,这样,对教学效果就很难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也就很难检验出教学的实际效果。固然,人们在对艺术审美的判断中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艺术教学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艺术欣赏,更不能用评判创作的标准去评判作业。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为达成教育目标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即便是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对版画基础教学的作业评定,应根据各个单元的教学目的进行打分,或者在综合要求中分项打分,如点造型单元中,可根据对点的组织、点的控制、不同刀型点的应用等所完成画面的对比与统一、节奏变化等运用来判断,以此做出相应的评定。在评定过程中,有的作业可能会出现艺术效果平淡,但如果能按教学要求很好地完成作业,我们还是应给其作业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分数。反之,有些作业可能会有一些不错的画面效果,但完全没有按教学要求完成作业的,在评分时也应给予相应的扣分。

  四结论

  版画基础教育课程既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课程,又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技法课程。版画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应遵循普适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既要注重学生个性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又要注意学生制作和操作中程序性和规范性的养成。版画基础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版画创作教学,它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版画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法原理、操作规范等内容,而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感受一下版刻的过程。

  〔责任编辑:李锦雯〕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