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辽宁省文化历史情况与汉语国际推广研究

时间:2014-05-14 16:15 点击:
【摘要】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掘辽宁文化历史资源,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全面推动汉语国际传播。本文基于辽宁文化历史情况,从打造文化亮点、教育资源、文化传播市场化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

  【摘要】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掘辽宁文化历史资源,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全面推动汉语国际传播。本文基于辽宁文化历史情况,从打造文化亮点、教育资源、文化传播市场化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汉语国际推广策略。

  【关键词】辽宁文化历史汉语国际推广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09-02

  汉语国际推广以语言为载体,主要传播中国文化,把语言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利用我省地缘优势,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来华(辽宁)留学生教育,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实施‘留学辽宁计划’,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学历生教育比例。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来华留学教育及汉语国际传播确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来辽留学生规模有了跨越式发展,留学生层次进一步提高,学历教育专业分布日趋广泛,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省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也更加科学、有序。尽管如此,辽宁省的汉语国际推广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从战略角度加以谋划,完善措施,积极推动辽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全面、稳步、协调发展。

  一辽宁省文化历史情况分析

  1.辽宁省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为推广民族语言增色添彩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接合部,辖14个地级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秦王朝统一中国,到大清王朝的建立,历朝各代在辽宁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文物古迹,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辽宁省是多民族的省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除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外,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创造力、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辽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必然会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辽宁地域文化具有浓重的“关东文化意识”

  辽宁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明末清初发生的满族政权的入关建国、以“闯关东”形式出现的大规模移民潮、“九一八”事变后的辽宁地区14年沦陷等历史现象,这些具体的看似偶然的历史因素,其实都深远地影响着辽宁地区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形态,也潜移默化地打造着辽宁人的性格和文化观念,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关东文化意识”。辽宁以满族文化为主导,多民族混居、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移民文化带来的儒家文化的影响;独特的乡土文化等人文特色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从饮食、服饰、居室到语言、艺术、宗教及婚姻、岁时节庆等,无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形成了内涵丰富而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在辽宁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中,民族因素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历史上,辽宁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以汉族人为主,还有满族、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壮族等40多个民族。因此,辽宁的文化既有关内汉民族为主的儒家主流文化形态,又有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充分体现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长期共存、相互融合的特点。这种文化底蕴对于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具有强大的魅力。

  3.辽宁的民间民俗文化具有巨大的软实力价值

  满族服饰、东北大秧歌、奉天大鼓、二人转、辽派评述、辽北小品等都是辽宁民俗文化的缩影,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存于民众之中,是东北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艺术宝藏。在文学创作、戏曲种类、音乐、小品等文化领域涌现了像曹雪芹、王尔烈、刘兰芳、朗朗、赵本山、单田芳等一系列文化名人,体现出巨大的艺术生命力。大连国际服装节、抚顺满族风情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在传播辽宁文化,扩大省内各地知名度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利用文化历史优势,促进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策略

  1.充分挖掘辽宁的文化资源和发展潜力,打造辽宁文化亮点,创建辽宁文化特色项目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辽宁是文化资源强省,有很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明和文化。在汉语国际推广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亮点,对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种亮点为结合辽宁实际,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我们可以依托具有辽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非遗资源,创建特色文化项目,推进全省各地民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促进对外学术交流与民俗活动的交流。如以民间文化节、地方戏曲文化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形式举办多种类型的民俗文化展示活动,打造辽宁文化的亮点,发挥“关东文化”的辐射力,积极推进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第二种亮点为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加大宣传力度,找到与汉语国际推广合适的对接口。文化遗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组成部分。在当今强调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国际大环境下,文化遗产的价值早已超越其本身。以世界文化遗产为媒介,引导其科学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辽宁汉语国际传播的必然要求。若能将其凸显出来的文化和思想精髓不失时机地应用到文化传播中,并不断挖掘它在促进和完善汉语国际传播中的潜在价值,必对巩固和提升辽宁的国际影响力产生巨大作用。辽宁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负载着深邃的文化。我们可依靠媒体教育资源,发挥媒体所蕴涵的教育潜力,通过媒体间国际合作等手段,推介“关东文化”。第三种亮点为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我省国际学生夏令营活动,通过这种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来”。夏令营期间,学生对中国京剧、皮影戏、秧歌、二人转、中国书画等多种主题活动开展体验式学习,并通过参观游览、美食等活动体验辽宁文化的特色,体验辽宁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文化资源的无穷魅力。

  2.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发地域文化视野下的特色化课程体系

  汉语国际推广事关中国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截至2012年,辽宁省依托高校资源,以合作办学的模式已在海外建立了14所孔子学院,且省内有5所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的作用。实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和吸引海内外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对孔子学院给予资金支持。在第5届孔子学院大会上,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曾指出:“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今后孔子学院发展的新动力,要进一步拓宽渠道,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完善企业投入和社会捐赠的机制,把多方资源统筹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上来。”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