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学习交流 新版人教版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文字还配有大量的图片,不仅有定理、规律的介绍,还配有详细的说明,不仅有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个小实验小活动,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要想光听就能学好理解透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要他们自己加强阅读,来培养对语言的分析能力。这里所说的阅读不同于语文英语的阅读,而是思考性的阅读。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阅读,先自行理解文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够提高效率。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这些概念的外延,对概念、公式有一个更深入的领悟,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释。 其次,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初中物理就是一门探究性课程,尤其是在上实验课时,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相互间的交流。由于是课堂的环境,学生交流起来语言也比较正规,不仅能够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得到知识的完善与吸收。可以说,一个充满交流的课堂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最好的舞台。 2.利用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实验课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场所,我们需要描述实验该如何进行,需要观察实验现象,需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描述是实验课必不可少的过程,学生长期通过描述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培养出来了。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先用电脑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描述听到的声音是哪些物体发出来的,都有什么特性。如可以先后播放噪音和音乐,让学生说说听到的感受,然后分析这些声音的不同之处,引入课程,进入频率、音调、响度、音色的学习。然后,可以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来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观察自己描述音调、频率与所发出声音之间的关系。 3.通过课后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想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他们自己重新构建、复习一遍。首先,每一章节学习完后,老师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对缺失的知识点进行搜索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本身就是一个物理语言的锻炼过程。之后,可以在全班进行一个复习讨论,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展示出来,由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和提问,每一位学生则在复述中理解在交流中巩固。课后习题的设计也要尽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尤其是要注重各物理概念、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突出隐藏条件,因为学生在学习时关注的往往是如何使用这些概念、规律,老师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将知识补全,让他们学会去阅读文字中的隐含条件,同时对物理知识的表达也有更好的了解。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力争做到科学、严谨、合理、简洁、富有逻辑。 参考文献 [1]王俊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原则初探[J].读与写.2013(06) [2]赵海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硕士毕业论文].苏州大学.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