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析高职体育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途径(2)

时间:2014-04-28 15:08 点击: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以后,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修课,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有从事体育教师的可能,在言语表达上应该略有提升,可以选择言语类课程来提升自我;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以后,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修课,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有从事体育教师的可能,在言语表达上应该略有提升,可以选择言语类课程来提升自我;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到社区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可以选择沟通技巧类的课程;在选修课的设立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坚持知识与素养共同提高的原则,以培养出就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体现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色并充分挖掘其潜质。

  3.优势学科与区域文化市场需求要统一

  在课程结构的具体设计中,可以将学科优势和地方民族、文化、经济特色有机联系,加快学科的民族体育教材建设,充实特色课程内容。比如,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可与冰雪运动相结合;又如,西北地区,高原众多,可开展高原体育项目;再如,广西地区,作为西南交通枢纽,是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旅游经济发达,其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当地的体育课程可与少数民族体育相结合。这不仅突出了各地方体育特色,为体育教学添加了新的内容,而且适时培养了适应各地特色的体育传承者,使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快速地熟悉当地文化,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的社会中。

  4.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职业服务意识教育相融合

  高职体育教育要想培养适应社会的实践型体育人才,就要建立特色专业在行业的优势并对其所涉及的行业特点有深刻的了解。要想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就要开展实践性课程,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在体育专业课程结构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包含教学实践、体育实践、社会实践三大块。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应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在其中渗透行业的技术、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早日确立专业发展方向。

  高职体育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就业市场输送体育专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

  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过程中,高职体育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最终为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英,刘涛.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鄂州大学学报,2011(2).

  [2]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3]王爱丰,王正伦,王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

  [4]陈章玉.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6(5).

  [5]石学功.谈高职体育课程设置[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编辑李建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