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线 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授学生以真的知识的同时,更需要使学生形成善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寓善于真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在掌握了真之后,更需要以善去指导生活,引领其正确航向。同时,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的内容,教师在传授学生以真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寓善于真中,以陶冶学生善的情操,升华其善的内心,以适应21世纪新时代的要求。 2.寓善于生活 理论是枯燥、乏味的,更是深奥、难懂的,然而,生活之树常青。教师在授课中,为让学生掌握真的知识,必须渗透于活生生的生活实例,而在结合现实例子时,应不知不觉地寓于善的情感,切莫使学生在生硬中掌握真的知识,在无奈中尝试善的感知。 总之,真是善的前提。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具备真的知识,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更需实现善的宗旨。没有善,真将成为学生成长的锁链,约束其一生的发展。而正因为有了善,真才真正意义上彰显了其价值。 三、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面 美是真与善二者和谐统一的结果,亦是激发学生求真及向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说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灵魂,善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肉体,那么美则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仪态。如果没有美,那么真与善将显得空洞乏味,苍白无力。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以美的形式,完善对于真与善的追求。美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展现是多种多样的,今天笔者就列举出课堂必备的几种教学美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教态之美 教态是教师在授课时所展现出来的容貌、举止、着装等的总称。美的教态能有力地激发学生求真的欲望和向善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对学生均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教师在准备了充分的真的知识的同时,应善于通过美的教态展现给学生,以力求达到善之追求。 2.语言之美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除了教材、参考书等有形工具之外,最直接且无形的交流则非语言莫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运用美的语言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事实证明,教师亦只有具备了美的语言,方能使学生似浴晨露、如沐甘霖,激发学生求真欲望和向善情感,从而与教师产生共鸣,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突显艺术魅力。 3.教学形式之美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离不开形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如:幻灯片、多媒体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形象性,更以形象之教学形式展现真之内容与形成善之情感。 综上所述,我们深知真善美及其关系对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就像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器官那样,是多么重要而不可缺失。因而,作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不能忽视任何一方,以致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08.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