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深化德育工作 学校课堂道德教育是十分有限的,而一个人的成长却是无限的。我国的学者把课外活动叫做“第二课堂”,国外的学者称之为“隐蔽课程”。因此,积极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课外教育活动,这是课堂德育教育的延续。 如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介绍我国传统优秀美德。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道德方面的知识,强化同学们的良好品质。开展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开展“青少年志愿者”“送温暖”“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发扬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开阔视野,加深同工人、农民的思想感情交流,使学生从广阔、丰富的社会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得到启迪,吸取营养,提高自己。 实践证明,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深化德育工作,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在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中深化德育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材施教是引导学生成才的向导。因此,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把各项活动融合在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中,这既符合学生的兴趣,也符合学生争强好胜、自信心强的性格。 如学校每月开展的“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清洁卫生班”评比,班主任可以把这些目标具体化成一条条的标准、要求,通过宿舍之间、班级之间的评比、竞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根据学校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争当校园‘美容师’”“班级优秀板报”“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手工制作大赛”、文体比赛等,使他们在课余休息和娱乐评比竞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自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这个学期的六月份,学校联合市环保局举行了“环保征文比赛”,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我组织全班学生积极参加了比赛,他们在征文中纷纷表达了对环保的认识与做法,更有学生获得了比赛的一、二、三等奖。通过评比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约束了学生的破坏环境行为。 教育实践证明,在班会课、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中深化德育工作,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实施道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尹守森.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德育工作初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03):68-69. [2]鞠文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考试周刊,2012,(23):182-183. [3]陈兆瑞.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08):25-26. [4]赵君.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深化德育工作改革[J].新教育,2010,(05):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