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山水画中空白艺术分析

时间:2021-05-11 15:53 点击:
摘要:山水画艺术之所以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是因为其诸多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哲学、美学等方面具备独到之处,其中空白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山水画能够以有限的篇幅容纳无限的内容,空白艺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在山水画空白艺术的哲学、美学底蕴

  摘要:山水画艺术之所以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是因为其诸多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哲学、美学等方面具备独到之处,其中空白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山水画能够以有限的篇幅容纳无限的内容,空白艺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在山水画空白艺术的哲学、美学底蕴分析研究。

  关键词:山水画;空白艺术;表现手法0引言

  空白艺术素有“飞白”“布白”“留白”之美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无论在古典艺术还是在现代设计中都被广泛运用。空白艺术的运用主体较为广泛,西方版面、插画、油画,以及我国绘画中的年画、连环画,甚至是传统剪纸艺术,都会运用空白来丰富作品的内容和空间想象。山水画是我国较为特色的绘画形式,其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大自然无限的变化和魅力,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和视觉冲击,这些除了惟妙惟肖的绘制之外,空白的运用更是使作品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1山水画空白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基础

  中西方文化和认知上的差异也造成哲学思想的差异,西方人崇尚理性与科学,其哲学思想强调客观真实,在绘画中的具体表现为细节的刻画、画底不留空白。我国山水画注重天人合一思想,重在展现“神韵”,追求的是一种“空灵”之感。中西方绘画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差异是不同民族精神的反应,是中西哲学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山水画整体欣赏上,空白处看似无物,实则布满意境,给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展现了老庄哲学思想中的宇宙观。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主客观具有明显的界限”,哲学认为认知是相对的,二者是相对统一、相生相成的,山水画的空白艺术正体现了这种“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哲学思想。

  (1)黑白色彩的对立统一。我国山水画从最初的多色彩逐渐发展成为黑白对立的对比手法的风格,经历了几千年的考验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黑白对比的变现手法体现了我国传统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周易·系辞上传》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当这种对立统一的萌芽思想发展到一定高度,人们对矛盾现象认识到一定层次,这种对立统一思想便成为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规律。我国山水画黑白色彩的对比表现手法深受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山水画的意境就是阴阳之“道”在山水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山水画不仅仅是展现静态事物,更需要展现作者对自然、宇宙的认知感悟,需要展现出动态、生动、感人的意境,这些都需要空白的使用才能恰到好处的展现。在有限的素材上展现无限的空间,需要纸素之白与物象之黑有效组合,将纸素之白转化成物象之白,形成和谐统一。山水画创作的黑白相间,或虚或实,形成“以虚就实、以实就虚”的对立统一的风格,这就是山水画所追求的“妙在无处”的构图论。

  (2)意境依附的虚实相生相成。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意境的表达,有限的空间内通过虚实的相生相成,创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意境出于绘画作品而高于形式之上。这种虚实的哲学思想主要源于老庄哲学,“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无论老子的“有”“无”思想,还是庄子的“盈”“虚”思想,其实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山水画中的虚实。在我国传统哲学体系中,“有无”“盈虚”“道物”都是相生相成的,不存在矛盾冲突,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相互转换渗透,这就是我国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论得以产生的哲学基础。虚实的哲学思想具体到山水画作中,实物多为行笔所致的可观形象,虚像则是空白所留给人们的艺术想象的世界。

  (3)心境的互依互现。山水画风格的重大转变出现在唐朝,受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唐以后的画家在进行创作时,更为注重可观可感的精神世界,世界万物与个人内心为一体。因此画作除展现自然之美,更需展现人对自然认知和感知的情感之美。诸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等思想的不断影响下,空白艺术得以发展并逐渐成熟完善。在艺术家看来,绘画是艺术家对自然物象的心灵能动反应,是经过艺术家的感悟认知、想象联想的加工所展现出来的价值。正如石涛说:“夫一画含万物之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所以受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