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将崇高回归生活 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让现实的“先进”或“典型”来赋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教育。但实际中,“先进”或“典型”总是离普通人比较远,所以难以在大学生中成为标杆。如何让崇高回归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中要积极研究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先进”、“典型”即就是榜样,利用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就是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形象地感染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预期。先进和典型人物的一言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和理论,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和人格化,使教育不断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行性。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里榜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等方面出发,根据教育目的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榜样,通过对被教育者实现教育影响,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榜样思想,最终达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最终目的。榜样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而且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 三将说教回归践行 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过多地说教对于已经成年的、有了自己思想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只能是让学生拒绝,或者表面认同,实质是排斥。同时随着网络信息发展的影响,纯粹的说教必然是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说教回归践行,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研究来说,当然也是重要的内容。 如果说说教是手段,那么践行即使手段又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实质上是广大学生学习、运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冯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2009).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M].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2005(7). 【3】蔡琼风.大学生榜样教育 【4】美]杜威,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陈艳玲.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Ⅱ.社会科学家,2009(5) 本项目由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创新资金(JYC1323)资助 |